作為無神論者,寧澤並不相信冤魂索命的故事,於是前往附近山頂觀察地形。
回來之後向所有將士說道“青羊穀地形複雜,構造奇特。夜間有風吹過,便會發出奇怪聲響,並非冤魂索命。程孫熟悉本地風土民情,隻是加以利用,亂我軍心!爾等不必害怕,即便有冤魂出現,本軍師也能開壇做法,將其消滅!”
軍中將士想起來,自家軍師會法術,甚至可以引雷擊敵,區區冤魂算得了什麼?
於是不再害怕。
寧澤親自領兵殺向青羊穀,與程孫軍大戰。
程孫利用地形施展火計,被寧澤識破,沒有造成任何威脅。
寧澤讓王衛帶兵繞路,將青羊穀包圍起來,將對方數萬人馬困於穀內,故意圍而不打。
程孫軍隊軍糧消耗極巨,加上青羊穀內水源無法保證數萬大軍日常所需,很快出現缺水缺糧的狀況。
反觀寧澤軍,因為攻下天台郡,可以保證穩定的糧草水源供應。
這個時候又有戰報傳來。
宋高、歐陽春成功攻破宣武郡,拿下城池。
趁著程孫率兵攻打寧澤,閻勇率領飛盧郡兵馬突襲酆郡,鄭勉苦苦支撐,派人向程孫求援。
程孫很是心焦,為救鄭勉領兵多次突圍未果,最後萬念俱灰,在青羊穀自刎而死。
程孫一死,隨軍將領見無力挽回,派遣使者麵見寧澤,乞求投降。
寧澤當場同意,於是接納數萬敵軍,聲勢愈大。
鄭勉得知程孫戰敗身死,親自開門投降。
寧澤帶兵與宋高、歐陽春合在一處,返回酆郡。
見了閻勇大加稱讚,給予重賞。
閻勇謝恩,欣喜退回飛盧。
進入酆郡,鄭勉帶領降將前來拜見,在寧澤麵前恭敬說道“在下本不欲與貴軍為敵,乃是程孫慫恿,還望恕罪!”
寧澤上前將他攙起,拉著手微笑說道“鄭公子謙謙君子,在下自然相信。其實金漢兩州本無仇怨,皆因令尊貪圖丞州之地。在下乃是丞州人士,不能坐視不理。”
鄭勉說道“如今軍師得了漢州之地,如何處置在下?”
“我軍並非貪圖漢州之地,此處乃鄭家基業,豈能奪之?”寧澤說道,“漢州依舊是鄭家的漢州,依舊是鄭公子的漢州。”
鄭勉聞言一驚,心說你有這麼大方?整個漢州都被攻下,所有城池都被你們控製,還會大方到將其歸還?
果然寧澤繼續說道“令尊去世,漢州無主。鄭公子繼承刺史之職亦無不妥!隻是刺史之位因由朝廷指派,否則名不正言不順。我主乃是皇室正統,順帝、文帝俱呼其姐。公子可以先往華郡,我主必定上書,請朝廷下旨為公子正名!”
鄭勉其實挺聰明的,一聽就明白。
說得很好聽,什麼漢州還是我的漢州,還說什麼向朝廷請旨給自己正名,順利繼承漢州刺史之位。隻要前往華郡就被架空,漢州五郡還是在你的掌控之下,隻是名義上屬於鄭家。
當然,看明白了也沒辦法,眼下這個局勢不得不低頭。
因此拱手說道“聽從寧中郎安排!”
“鄭公子果是明理之人!”寧澤拉著他的手哈哈笑道,“待酆郡事務交割完畢,即刻啟程前往華郡。宋高!”
“在!”宋高立刻過來。
“等到酆郡事務交割完畢,命你帶兵護送鄭公子返回華郡!”
宋高聽到這話,急忙說道“末將希望留在軍師身邊,此事能否交於他人?”
“哦?”寧澤轉頭看他一眼,稍微思索。
宋高運氣特彆好,也不隻是短暫性,還是真正的福將。
自己也挺好奇,從吐魯禾郡、白龍坡事件,再到這次得到歐陽春,都是因為他。
或許真的應該留在身邊仔細觀察,若真是福將,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益處。
想到這兒,便點頭說道“既然如此,便由歐陽先生帶兵護送?”
歐陽春拱手回答“願意效勞。”
在交割事務的幾天時間內,寧澤每天設宴邀請鄭勉,還有投降官員將領,包括楊波,緩緩提升他們的好感值以及忠誠度。
同時不斷探視楊波。
因為鄭勉投降,楊波沒有堅持的理由,經過寧澤的不斷勸說終於歸順。
寧澤贈送名品,將他的忠誠度提上去,還是任命為天台郡太守。
楊波感激不儘,天台郡百姓得知還是由楊波管理此地,對寧澤的態度完全轉變,也充滿感激之情。
看得出來,楊波在天台本地還是挺有影響力的,否則怎麼說動城內百姓協助守城?
其餘降將忠誠度也都提升上去,包括鄭勉。
酆郡事務交割完畢,便由歐陽春帶領一支軍隊,護送鄭勉出發,往華郡方向前進。
解決了漢州問題,寧澤又率大軍折返,往丞州方向移動。
杜威與元州兵馬對峙,他要前去援助,順帶設法拿下杜威,將這個名將變成自己人。
漢州五郡被寧澤占領,消息很快傳出,諸侯震動。
畢竟一直沒有被放在眼裡的勢力,突然占據二州之地,任誰都會緊張。
元州刺史蘇均得知寧澤占據漢州,準備出兵馳援杜威,大驚失色。
他與杜威對峙許久,眼前這個麻煩都沒解決,再來一個寧澤支援杜威,哪裡頂得住?
情急之下,隻能派遣使者向陸驄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