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望遠鏡,清楚看見對方士兵在堤族引領下,漫山遍野采摘野菜、捕捉獵物,看起來很急迫。
當下召集眾將,對大家說道“敵軍糧儘,正是時機!可趁機突襲,必能獲勝!”
於是分兵三路,立刻向唐牛軍隊展開突襲。
唐牛軍果然糧食不足,軍心渙散。麵對華國軍隊突襲,雖然全力反擊,奈何士氣低落,士卒饑餓毫無戰意,結果大敗。
周國將士護著唐牛邊打邊退,麵對華國軍隊的步步緊逼,損失慘重。不得已放棄堤族,全軍後撤退往大興郡。
周國軍隊撤離後,堤族竭儘全力與華國軍隊戰鬥。
隻是寡不敵眾,希望借助地形抵擋。
歐陽春命大軍展開地毯式圍捕,經過數日戰鬥,堤族首領仆毒失手被擒。
為求活命,仆毒隻能向華國投降。
他們這種邊境蠻國為求生存,肯定要在大國之間搖擺。尤其是麵臨滅族危機,勢必做出選擇。
仆毒投降後,大將蓋渾、乙那樓、乞裡發也放棄抵抗,率領族人下山。
堤族納入華國地界,歐陽春趁勝追擊,命仆毒、蓋渾、乙那樓、乞裡發領路,帶著華國軍隊穿越沙漠,浩浩蕩蕩殺向蒲州大興郡。
唐牛逃到大興,聽聞堤族投降,“寧澤”親自率領大軍追殺過來,驚慌失措,趕忙召集文武群臣詢問對策。
大將李淩建議“可南下求援,請梁國出兵相助。”
丞相梅緒聞言搖頭“梁國主力與寧澤對峙密州,怕是難以支援!南成軍隊自顧不暇,也是無法相助。”
“寧澤分身兩處,竟壓製我三方聯盟,緣何強悍如此?”唐牛很不甘心,“都說華國人才不足,誰料一個寧澤便難以對付!”
文武群臣儘皆沉默。
可不是麼?之前誰能想到華國軍隊會強大到這個地步,本以為三方聯盟必能壓製對方,誰料華國三線開戰,竟然全都占據優勢。
這一切,都是因為寧澤。
誰能想到他可以分身二地,同時應對周、梁梁國。
眼下大軍壓境,周國將士士氣低落,即便有曾經的天下第一武將,周國皇帝唐牛禦駕親征,也是無能為力。
寧澤曾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擊敗唐牛,讓他有了心裡陰影。加上又會各種詭異法術,令人防不勝防。
眼下周國從上到下,由“皇帝”到將領士兵,都沒有信心擋住華國軍隊。
反觀華國軍隊士氣高昂,又得到堤族的效忠,應該如何應對?
唐牛目光落在丞相梅緒身上,希望他能給個建議,讓自己從這個麻煩狀況脫身而出。
梅緒感受到唐牛視線壓力,轉向文武群臣,想找人替自己分擔重任,找出解決辦法。可是躺下文武官員麵麵相覷,沒有一個有主意的。
良久之後,梅緒隻能歎道“如今情勢於我不利,梁國、南成分不開身。為今之計,隻能以拖待變!”
“以拖待變?”唐牛忙問,“怎麼個以拖待變法?”
梅緒拱手回答“如今華國勢大,寧澤妖法難以破解。若正麵交鋒,難以抵擋。我國連敗數場,軍隊士氣低落,若再敗陣,後果不堪設想!不如暫時求和,爭取時間。一方麵鞏固城防,恢複民心、士氣,另一方麵緊急調動物資,解決軍糧問題,若能讓華國軍隊退卻,待到梁、南成戰事停止,可使壓力減輕,再一同商議如何對付寧澤!”
“你要朕向他求和?”唐牛拍案而起,“不可能!”
“陛下!”梅緒躬身說道,“臣也不想求和,隻是形勢如此,此乃權宜之計!”
“這……”唐牛其實挺高傲的,畢竟出道以來便頂著“天下第一武將”的稱謂。以他的性格,絕對不願向寧澤妥協求和。可是心裡也很清楚,接連大敗,己方兵無戰心,很難抵擋華國軍隊。若對方一路猛攻,怕是守不住大興郡。
見唐牛猶豫,梅緒說道“陛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眼下情勢,不宜再戰!”
躺下文武群臣紛紛出列,支持梅緒的說法。
大家都看得清楚,己方軍隊已經沒有士氣,加上軍糧不足,很難拿出全力抵抗華國。
麵對文武群臣齊聲勸諫,唐牛糾結很久,終於咬了咬牙“寧澤豈會放過如此良機?即便求和,未必肯應!”
梅緒回答“華國雖占據優勢,壓製三國邊境,未必沒有顧慮。”
“既如此,便依丞相之言。隻是派誰求和?”唐牛環顧現場文武官員。
被目光掃到的周國文武官員紛紛縮頭,沒人想要作為使者前去求和,一來雙方還在交戰,萬一寧澤眼睛一瞪要殺人,自己人頭落地;二來,這種狀況下負責求和傳出去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