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的焦慮,朝中文武都能看得出來。
相對於他,這些文武官員雖有壓力,倒沒這麼誇張。
很多人在心裡想好,一旦寧澤兵馬打到這邊,了不起投降華國,沒必要為南成死節。不是他們對南城不夠忠心,而是到了這個地步,基本上看清局勢。華國人才短缺,隨著勢力範圍越來越大,對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斷增加,所以推出各種政策,大家都看在眼裡。
那些投降華國的將領全都受到重用,沒有一個因為降將身份受歧視,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家不是愚忠,倒也不是不忠心。多數人還是會思考,真到那個時候,如何在投降之時說服寧澤,儘量保全馬健及其家人,甚至為他謀取不低於陸瑋的身份。畢竟陸瑋隻是一個傀儡,幾歲大的孩子事事都要田夫人做主,那種小鬼都能謀得梁王之位,掌控堰州,馬健身為南成之主,與寧澤還有姻親關係,最疼愛的七公主可是許給華國太子劉秀,真要投降,幫他求個王位鎮守南方理應不難。
馬健實在想象不到,這種情況下自己想著如何抵擋寧澤,甚至設法讓對方退兵,身邊文臣武將卻想到投降之後的事情。
朝堂之上當然沒辦法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
在這樣的狀況下寧澤派出使者,來到大靖郡城代表華國勸說馬健勢力不要繼續反抗,直接投降可以結束戰爭,並且得到令他滿意的結果。
馮喬得知寧澤派使者過來勸降,第一反應便是叫城門士兵射殺。他深知馬健性格,除非窮途末路,否則不會投降。做自己打心底也不想要投降,就算真的擋不住華國兵馬,大不了逃到南疆蠻族,或者流亡海外,到時中原十六州形勢變化,若有機會還能殺回。
楊昭卻勸他道“將使者送往羌陽,陛下自會處理。軍師越權處理,若有小人背後說句閒話,以陛下現在的狀況,未必做出正確判斷。”
馮喬仔細想想,這話沒有錯。
換做以前沒有什麼,以馬健對自己的信任,這種事情根本不用去管。可是現在,南成不斷失卻疆土,在寧澤壓力下節節敗退,踏入絕境。馬健現在心理壓力極大,未必能夠保持冷靜。若是自己擅自決定,就算合乎馬健心意,隻要有心人撩撥幾句,馬健失去理智可能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不悅。
就算概率在小,還是不要輕易嘗試。這種時候能避則避,免得惹一身臭。
之前就懷疑南成內部有被華國收買之人,目前還沒浮出水麵。必須小心為妙!
想到這兒,下令放行,讓華國使者通過大靖郡,直接前往羌陽。
使者日夜兼程來到羌陽,馬健以相當矛盾的心情接見,詢問來意。
使者上前轉達寧澤的意思,勸說馬健投降。
馬健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指著使者下令將其斬首。
在來之前使者就有心理準備。敢在這種狀況下前來勸說對方君主投降的,基本做好對方盛怒之下殺死自己的準備。
眼看刀斧手上前,準備將華國使者押出去斬首,將頭顱送回寧澤那邊。丞相黃治站出來勸說馬健“陛下息怒!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寧澤雖然可惡,陛下更當展現心胸之寬闊!不如反派使者前往敵營,勸說寧澤投降。一來顯示陛下氣度,二來寧澤若是失態殺死使者,也可讓天下人看穿他的偽善!”
馬健聽到這話,仔細思索片刻點了點頭,環顧群臣問道“諸卿誰願代朕出使?”
這個任務丟掉性命的概率很大,殿上文武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願意站出來。
在這個狀況下,禦史大夫尹公儒出列,恭敬行禮大聲說道“臣願出使!”
之前尹公儒勸說投降,馬健對他觀感不好,心裡對他有些意見。這個時候見他站出來,願意領下這個很有可能被寧澤砍頭的任務,觀感改變不少“尹禦史可想好了?此行許有性命之憂!”
“臣願為陛下赴死!”尹公儒道,“隻是此行說服寧澤絕無可能,反會激怒對方。臣若死於寧澤之手,還請陛下照顧家中老小。他日寧澤兵臨城下,望陛下以百姓為念,莫起刀兵!”
前半句馬健聽著還挺感動,心說原來尹禦史是個難得的忠臣。後麵一句讓他瞬間推翻之前的想法,氣得牙癢癢,心裡有種你彆去了,與其讓寧澤砍死你,還不如朕先動手,把你剁成肉醬的想法。
什麼叫寧澤兵臨城下,要我以百姓為念莫起刀兵?說得好聽,不就是等他過來直接投降嗎?
說得好像寧澤一定能夠打到羌陽,我南成兵馬必敗無疑。
雖然眼前局勢想要扭轉確實很難,實在想不到擋住寧澤的辦法,你這麼當麵指出,虧了是我,換做其他脾氣大點的君主,親自動手砍你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