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鴛也不隱瞞,直說周國缺糧,想到衡山郡買些糧食。
消息傳到宓元生這邊,讓他倍覺無語。
現在蒲州的兵力調動,明眼人都知道華國要做什麼,對方心裡恐怕更加明白。
這邊是來打你的,身為敵對勢力,怎麼可能賣糧給你?
他想直接拒絕周鴛,馮喬卻在旁勸道“聽聞丹陽王極為重視周鴛,兩人關係不錯。謹慎起見,大將軍還是先向王爺報告,交由王爺決定為好!”
“丹陽王是我女婿,這點小事何須上報?”宓元生道。
“將軍與王爺雖為翁婿,凡事還是多問王爺意見,切不可擅自做主。”馮喬其實沒那麼好心,他現在忠誠度不算太高,向宓元生提議時,帶著一點挑撥的意味。
宓元生聽到這話,心裡有些不舒服。寧澤權力再大,也是自己女婿,平時在家見到自己畢恭畢敬,難道這點小事自己還決定不了?當下說道“大戰在即,豈能資敵?”
於是命人直接過去回絕周鴛,讓他直接返回。
馮喬心中暗喜,讓人偷偷傳訊向寧澤彙報周鴛之事。
寧澤收到消息,就知道馮喬不老實,想要暗中挑撥自家翁婿關係,引起華國內部不和。於是命人傳訊,先是敲打馮喬,讓他知道這點小伎倆瞞不過自己。行軍期間少打歪主意。其次讓宓元生注意馮喬,彆輕易受他挑撥。並且告知,周鴛要買糧隻要價格合適要多少都行。不賒欠的情況下,可以狠狠賺他一筆。華國目前不缺軍糧,需要的話寧澤隨時可以運送過去。
宓元生不解,為什麼要資助敵方?
寧澤解釋一是為了賺錢。既然對方想要買糧,是他們迫切需要,糧價當然可以往上提,直接以高價出售,賺到比正常情況下多出幾倍的錢。二是緩解敵方處境,讓他們在擁有足夠糧食的狀況下,不會過於絕望。第三,對方為了防禦華國兵馬,肯定會拚命征募兵馬,擴大兵力。如此一來軍糧消耗勢必加劇,換作任何一人都不會讓民兵吃太飽,優先照顧己方精銳。真要讓所有民兵吃飽,買再多糧食都扛不住。
正常情況下,那些民兵被迫參軍可能心有不滿,但是有頓飯吃勉強可以接受,吃得少點也沒什麼。但是自己這邊可以提前傳出消息,說是唐牛事先購買巨量軍糧,以備不時之需。如此一來,知道唐牛買了很多軍糧,卻又不給自己吃飽,對比狀況下民兵心理就會不平衡。
華國這邊再稍微宣傳一下,讓對方知道華國士卒夥食狀況,就算普通士卒也是一日三餐完全管飽,對比之下更加讓人心裡不平衡。
在這種狀況下,民兵反而成為唐牛勢力隱藏導火索,隨時可能爆發。
華國這邊要做的就是施加壓力,給予火星。
一旦引燃,吃虧的還是唐牛陣營。
宓元生聽明白了,覺得寧澤說得很對。而且從頭到尾,寧澤都是非常端正地以女婿身份對話,讓他看著非常舒服,於是命人傳話,告訴周鴛隻要可以接受高價,可以出售軍糧。
周鴛剛開始得到宓元生這個回答,說是讓他直接離開,心裡還挺鬱悶的。畢竟在唐牛麵前說過成功幾率很大,結果直接打臉。
不過很快宓元生的人又過來,告訴他購買軍糧沒問題,不過價格會比較高。
這讓他鬆了口氣,價格不是問題,眼下買到足夠軍糧,解決後勤問題最為重要。
為此,唐牛忍痛從周國國庫取出五十萬金,一路拉過來就是為了換回軍糧。
隊伍來到衡山郡,當麵與宓元生討價還價,最終以市場價的兩倍成交。
周鴛順利帶回足夠軍糧,華國大賺特賺,五十萬金收入國庫。
軍糧運回蒲州三龍郡,周國上下全都鬆一口氣,有了這些糧食,隻要省吃儉用,打起仗來守住幾個月沒有問題。
征募士兵自然是加大力度,不用擔心。
周鴛從衡山郡買到巨量軍糧的消息不脛而走,正如寧澤所說,那些被強征過來本就不是心甘情願的民兵,本來覺得每天吃一餐沒什麼,餓不死就行。可是聽說周國並不缺糧,那些正規軍隊每頓都能吃飽,華國那邊也是一樣,唯獨他們餓著肚子,自然有一部分心裡不平衡。
不過眼下沒有出現亂子,隻是稍有怨言。
估計雙方正式開戰,民兵發現自己被當作消耗品,待遇又這麼差,越來越多同伴在戰爭中死去的時候,一旦達到心理承受上限,就會完全爆炸開來,反而成為周國的噩夢。
華國軍隊再稍微使個計策,讓他們直接倒戈相向也有可能。
唐牛倒沒在意,他也不會想得那麼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