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打到關卡,已經死傷近千,雖然成功排除陷阱,卻讓裴濟惱火不已。
楊昭勸他冷靜,命士兵就地砍伐樹木,製作簡易長柄木車。
華國士兵推車前進,遇到陷阱由木車承受,順利抵擋關下。
裴濟騎馬上前,衝關上叫陣。
司馬烈不予理會,命人亂箭齊射,逼他後退。
裴濟大怒,親自帶兵攻關。
豈料司馬烈早有準備,檑木不斷,再度逼退華國兵馬。
見關卡防守如此嚴密,裴濟詢問楊昭,有無破關之策。
楊昭仔細推算,而後告知裴濟“可先退兵紮營,安心休整。三日之後,便能破關。”
裴濟心說三日之後怎麼破關?不過楊昭不會無的放矢,於是下令全軍後撤,安營紮寨好生休整。
得知裴濟兵馬攻關失利,直接後撤紮營,沒有動靜。司馬烈覺得奇怪,搞不懂對方在想什麼。
手下建議“敵軍攻關不成,士氣低落,將士疲憊。今夜可趁勢襲營,若能擒住裴濟、楊昭,便是滔天功勞!”
司馬烈道“裴濟勇武不凡,楊昭智計不俗,不可輕進!”
因此不準,靜觀其變。
果然,楊昭早有布置,針對襲營做下安排。若司馬烈帶兵夜襲,必定中其陷阱,損兵折將。
由於司馬烈足夠謹慎,順利躲過一劫。
次日,見裴濟兵馬沒有動靜,司馬烈格外疑惑,命人仔細打探。
結果得知,對方就在營內休息,沒有攻關打算,也沒有做其他布置,好像放棄一樣。
部下覺得對方肯定有詐,向司馬烈請戰,想要出關一探究竟。
司馬烈沒有同意,要求己方將士提高警惕,嚴守關卡。
到了第二天,華國兵馬還是沒有動靜。
司馬烈相當疑惑,想不明白對方是何心態。
部下再度請戰,他還是沒有同意,全軍嚴陣以待,毫不鬆懈。
到了第三天,斥候突然回報,華國兵馬有了動作。
裴濟、楊昭親自帶隊,將這幾天就地砍伐燒火,從樹上削下來的無數青嫩枝葉運到關卡附近,擺成幾十堆,往上麵澆灌桐油。
司馬烈親自站在關上查看,搞不清楚對方是何意圖。
楊昭下令點燃一堆堆青嫩枝葉,熊熊火焰燃燒起來,霎時間濃煙滾滾,迎風飄動。
風向正好衝著關卡,煙霧撲麵而來,嗆得守軍將士眼淚直流,咳嗽不止。
司馬烈頓時醒悟,原來楊昭算好今天風向,休息三天並不是真的閒著,明麵上伐木燒火,就是為了收集大量青嫩樹枝,要以煙攻逼迫自己棄關撤退。
司馬烈不會讓對方得逞,立刻下令全軍將士取水浸濕布料,捂住口鼻抵擋濃煙。
全軍堅守關卡。
城外燒了很久,濃煙一直到下午方才散去。
煙霧之中不能視物,守軍將士時刻打起精神,生怕華國兵馬借著煙霧衝殺過來,趁機奪城。
一直等到煙霧散去,都沒看到一個華國士兵攻到城下,甚至發現華國將士消失不見,城外寂靜無聲,沒有任何動靜。
司馬烈一頭霧水,命斥候出關打探。
斥候一路探查,沒有發現任何華國士兵。
一直來到華國兵營,隻見營地空空如也,所有人不知去向。營地之中還有許多來不及帶走的兵器輜重、糧草資源。
檢查大道,根據腳印判斷,華國兵馬似乎緊急後撤,感覺後方出現什麼大事,讓他們不能逗留,必須立刻離開。
斥候趕緊返回關卡,向司馬烈稟告。
司馬烈親自率兵出關,來到華國營地探查,果然發現敵軍消失不見,好像緊急撤離。
雖然搞不清楚狀況,見對方營中還有那麼多武器防具、糧草輜重沒有帶走,於是下令將其搬回。
豈料軍隊剛剛進入營內,突然出現大量陷坑、絆馬索,無數梁國士兵被陷阱所困。
意識到不妙,知道中計的司馬烈趕緊掉頭。
裴濟、楊昭突然帶兵從周圍出現,華國兵馬殺聲不斷,迅速包圍而來。
司馬烈折損兩千多士兵,數名部將被擒,付出慘痛代價,終於突圍撤離,逃回關內。
裴濟、楊昭挽回一勝,殺敵無數。
趁勢帶兵衝關,發動強攻。
司馬烈在關內拚命抵抗,奈何兵馬折損過多,加上士氣低落,終於抵擋不住。
在關卡被攻破之前,帶領本部兵馬緊急後撤,逃回高臨城內。
裴濟、楊昭占領關卡,整頓之後立刻出兵,向高臨縣城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