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這些監軍收到各處將士“繳獲”的軍糧,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情況愈演愈烈。
陸淵這邊嚴防宓元生、梁騰大軍攻勢,還要注意裴濟、楊昭隨時從高臨縣發起突襲,自顧不暇。
得知境內多出發生劫掠百姓的案件,各處守軍幾乎全部牽涉其中,民怨沸騰。
按理說應該將這些違法亂紀的兵將揪出來嚴懲不貸,可是需要他們守衛城池,若大規模懲戒,有可能引起軍中反彈,到時候情況更加嚴重。
即使許頌等人前來陳情,希望陸淵及時扼製這些狀況,陸淵也隻能含糊其辭,暫時敷衍過去。
再之後,彌章官兵的作為被境內富商豪紳看到,各路豪強見陸淵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於默許這種行為。竟然陸續學樣,跟著劫掠百姓。更甚者,不但搶奪百姓糧食,甚至掠奪兒童,淫辱婦女。
他們所率領的私兵本就沒有所謂軍紀,完全聽從這些豪強私命。豪強一旦起了私心,這些兵將跟強盜沒有不同。
陸淵雖然對這些豪強的行為感到憤怒,可是麵對華國大軍,若與他們撕破臉皮,很有可能逼迫對方倒戈相向。隻能召見他們,當麵勸說,希望各方約束自己的兵馬,不要給百姓造成過重負擔。
這些豪強嘴上答應,背地裡依舊劫掠百姓,將各種資源、田地甚至兒童婦女劫走,將其變成自己財產。
許頌等人多次找到陸淵,當麵向他陳情,希望儘快解決這些麻煩。
陸淵極為頭痛,趕緊召見言平,問他有什麼辦法。
言平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不過自己也是士紳家庭出身,並不建議陸淵以強力態度對付他們,何況守城需要他們的兵力支持。隻能建議陸淵先從軍紀抓起,雖然不能懲罰過重,以免影響軍心士氣,也得揪出軍中違紀最嚴重的幾個,稍作懲罰以平民怨。
陸淵按照言平所說,派人調查處理此事。
事情稍有好轉,各地還是有劫掠百姓的情況發生。
發展到這個地步,想要壓製下來已經很不容易。尤其是彌章郡軍糧確實越來越少,各處守將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手下將士嗷嗷待哺,上頭發下來的軍糧有限,總不能讓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
再說,就食於民是上頭命令。
他們覺得造成上頭困擾的原因,是那些豪強私兵不顧一切劫掠百姓,不止搶奪糧食、田產,甚至搶走兒童準備養著以後做苦力,甚至作為私兵資源,搶走婦女用作享樂,才會導致這個局麵。
於是一部分守軍將領想要“恢複秩序”,直接帶兵驅逐豪強私兵,禁止他們這種過火的行為。
那些豪強發現可以合法劫掠,擴充人口,巨大利益令他們難以舍棄,自然不願意配合。陸淵都沒讓他們停下來,這些中低階將領竟敢出兵阻撓他們,激起豪強的怒意。
他們覺得自己出兵協助陸淵守城,抵抗華國兵馬,免得梁國被打敗,是出了極大力氣的。幫你們拚死拚活,獲取一些利益也是理所當然。
再者,隻準你們官兵劫掠,不準我們動手,哪有這樣的道理?
一來一去,兩邊矛盾越來越大,衝突也越來越多。
到最後,爭執不下的情況大打出手。
起初隻是小打小鬨,大家都有分寸。隨著一名官兵將領意外被殺,矛盾越發嚴重。
被殺官兵隊伍極為憤怒,守將揚言報複,親自帶兵報仇。
豪強隊伍怎麼可能坐以待斃,與之展開廝殺。其他官兵一看,豪強隊伍竟然如此猖狂,殺死官兵將領當作沒事一樣,於是紛紛加入其中,要討伐“賊寇”。
豪強隊伍聯合起來,共同進退。畢竟坐視不理,誰知道官兵滅掉其中一路,會不會打其他人主意?
彌章境內忽然亂起,官兵、豪強隊伍開始自相殘殺。
陸淵得知此事,大驚失色。如今情勢嚴峻,城外華國兵馬步步緊逼,本該攜手合作的情況,竟然鬨出這麼大的亂子,急忙親自前往勸說,希望儘快平息這場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