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芯工帝國!
高文想到如今的中國還很貧窮,百姓不管是文化水平,還是人均收入都不高。再加上如今的個人c又主要應用於辦公、科研、設計,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個人c就是個奢侈而沒多大用處的裝飾品。
除了拿來顯擺,玩點簡單的遊戲之外,還不如一台黑白電視機加上一個廉價的fc遊戲主機來得實在,至少這一對組合既能看電視又能有豐富的遊戲玩,比個人c更能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帶來娛樂。
在這種大環境下,個人c在國內的市場自然就變得相當有限。
所以高文想要如美利堅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的信息化變革那般,靠著不斷地推動個人c的普及,讓個人c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從而做大個人c的消費市場,進而從消費電子領域汲取足夠的養分反哺工業領域,是根本就無從談起。
對象不一樣,環境不一樣,時機也不一樣,又怎麼能死搬硬套,做那東施效顰的事來。
不過他也不是沒有其它路可以走。
既然國內個人c消費市場還不成熟,那他又何必在這方麵死磕,何不先想辦法從國內正在如火如荼正在進行中的工業現代化中分一杯羹。
在這個計算機技術已經滲透到工業的各個領域的時代,現代化若是不加上數字化、智能化的前綴,又怎麼稱得上是真正的現代化。
而這種數字化、智能化,又恰恰是他最擅長的領域。
這麼一想,高文頓時思路大開。他想到既然國內半導體產業基礎差,在以個人計算機處理器為代表的硬件領域比不過美利堅等發達國家,那他何不揚長避短。
從要求對計算機硬件要求相對不高,隻要可靠穩定的工業領域著手,建立一塊可靠的核心根據地,先將這塊根據地發展壯大,然後再以根據地為後盾,向四周輻射自己的力量。反過來從中國的工業現代化中汲取養分,再來反攻以個人c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
至於家用遊戲主機領域,這塊自己已然著手開始建立根據地的領域,高文卻從來沒有把它作為自己核心根據地的打算。
有著自知之明的他知道,雖然當下以雅達利2600為代表的家用遊戲主機的硬件配置都不怎麼高,其中央處理器甚至可以說是一線淘汰下來的產品,可這樣的情形並不會長久下去。
隨著玩家對高質量遊戲的期待,家用遊戲主機廠商之間激烈的競爭,為了能夠讓玩家有更好、更極致的遊戲體驗,家用遊戲主機勢必會像個人c一樣用上最好硬件,而不是如現在的雅達利2600一樣內置一些一線淘汰下來處理器等硬件。
而到了這等情況下,高文在與其它家用遊戲廠商競爭的過程中,勢必要受製於國內相對落後的半導體產業,而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所以高文從一開始,就給了自家正在不斷壯大中的家用遊戲主機業務一個清晰的定位。那就是這一板塊始終隻能作為自己的外圍根據地存在,既充當著自己向外擴張的急先鋒,也充當著抵禦外敵的第一防線。
在這樣的定位下,想要獲得一塊完全為自己所掌握的核心根據地,高文也隻能在對計算機硬件要求相對不高的工業領域謀求播下自己的星星之火,建立屬於自己的核心根據地。
這麼一想,他不由地想到了工業智能化中最為關鍵的一環——lc。
lc,也稱為可編程邏輯控製器,是richardeorley於1968年發明的自動化設備。其核心設計思想是使用軟件編程代替硬連線繼電器控製來建程序控製係統。同年,通用汽車公司製定了lc的設計標準。自此lc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領域。
20世紀70年代是lc的崛起期。自羅克韋爾自動化於1977年首次提出基於8位微處理器的lc以來,許多製造商紛紛效仿並生產基於8位微處理器的lc產品,如tel8080和zilog的z80。
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和微處理器技術的發展以及c的應用,lc技術逐漸走向成熟。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athani設計的基於8位微處理器8085的lc,它具有手動編程器和crt顯示終端,程序段可以顯示在crt上。
而到了後來的九十年代,隨著lc國際標準iec61131的正式頒布,lc技術進入了第三個發展時期。這時的lc開始在係統結構上從傳統的單機到多處理器的發展,在控製係統配置上從獨立控製係統到分布式和遠程控製係統的開發;在編程語言中,傾向於多樣化和相互轉化。除自動化生產線以外,還開發了基於lc的分布式控製係統(dcs)、監控和數據采集係統(scada)、靈活多變製造係統(fs)、安全聯鎖保護(esd)係統、運動控製係統等,以提高lc在各方麵的應用範圍和水平。
若要做一個比較,那麼成熟的工控lc可以說是與數控c並駕齊驅的存在。
c就像少林派,有本派的72絕技,每練一項都要窮儘畢生精力去練習。而lc更像道家的內功,各種呼吸吐納的法門,內功深厚才能將武功施展的淋漓極致。
甚至不誇張的講,隻要你lc玩得夠溜,完全可以用lc搭建自己的c係統,diy一個自己的機加工中心。
這麼說也是有例可循的,就如同他重生前西門子開發的s71500t係列lc,隻要你有著全麵的一體機開發經驗,完全可以用lc加私服電機配合tia軟件集成運動控製和人機界麵,diy出一個機加工中心來。
當然就如《天龍八部》中的武學奇才吐蕃法師鳩摩智,用道家內功催動少林72絕技,被虛竹看出破綻,道出其所使的並非是純正的少林武功一般。
用lc來diy出一個機加工中心雖然可行,也能像鳩摩智一樣打敗幾個少林高僧,可一旦遇到喬峰那樣的頂尖高手那就隻能坐蠟了。畢竟高手之間的過招容不得一點閃失,有一點閃失那都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相較於c這種專注於機械加工的專業選手,lc更適用於通用控製任務。
普通的lc的控製精度沒有c那麼高,而帶運動控製的高端lc整體解決方案又比c的總成本高。所以儘管普通lc成本更低,許多用戶在對比了lc整體方案和c後,還是更加看好用c,因為相比之下c有整體可靠性高和總成本低的兩個特點。
c在機械加工中相較於lc更高的集成化和模塊化,使其能在特定工序,員工培訓,設備維護等方麵節約大量成本,使其長期投資的回報率更高。並且在機械加工中操作員很多並不是自動化程序員,而且他們也都想把應用重點放到工藝上,放在大規模生產和定製化加工上,而不是lc的通用邏輯編程上。
所以在自動化向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c和lc都有著各自的位置和特點。在工廠車間內,當同時有大量的複雜任務和簡單動作或流程時,通常都是c與lc相互配合工作來完成工藝需求。也正是c與lc的這種配合,為智能製造奠定了相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