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毀滅!
昨天電腦壞了,係統崩潰,自從我打字以來,這個月似乎是最拖的一個月了。一個月之內,我隻跟新了十來章。我是真的很抱歉。
我的電腦不是什麼好貨色,經常出現係統損毀。實際上我早就把寫作當做了生活的一部分,每次電腦壞了或者家裡停網,我都心裡十分擔心,擔心自己沒辦法在繼續寫下去了。
說實話,我的父母親都不太支持我寫作。讀書的時候他們希望我努力學習,現在不讀書了,他們希望我出去做他們安排的工作。
他們認為這樣的人生很完美,我沒有權利或者說我就不應該有產生不喜歡這樣生活的想法。
的確,在讀書的期間我確實努力過,我取得過很好的成績,我也考上了高中——雖然那所學校並不是什麼名流院校。
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輟學,然後乾點什麼。青春似乎就是這樣,千軍萬馬去擠那一根名叫“高考”的獨木橋,似乎所有人都那麼整齊劃一,沒有一點旁逸斜出。
從上初中開始,我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乾什麼。而到了高中之後,我沒有經曆跟那些同齡人一起去擠那一根獨木橋。
那時候是因為與同學吵架,於是我負氣離開學校。表麵上看來,是我負氣離開,但我自己很清楚,這個校園裡的小風波,不過是把長久的困惑推向了最緊要的關頭。
以我當時的成績,不大可能考得上什麼像樣的大學。接下來的情況可想而知煎熬兩年之後拿到一個慘不忍睹的成績,在步入社會隨著父母親的安排走上沒有自我的人生;還有另一種可能,也不過是靠家人想辦法,進入一個末流大學讀個大專,隨後出來,再繼續這種未來一片慘白、毫無邊際的人生。
我在離開學校的當時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當個作家,為什麼還要繼續聽從父母親的話在這個物欲濫發的社會裡隨波逐流,任憑彆人擺布?
我記得在初中的時候,我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迎合彆人。
似乎人生就是這樣,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如此。我們都在不斷的想儘一切的努力來獲得彆人的認可,但殊不知,無論你怎麼做彆人都不會認可你。
大人們的世界,我隻想嗬嗬。
在這個世界上,總是多說多錯,多做多錯。而且他人的苛責永遠不會是因為你做的太少,而是你做的太多。
從小的時候開始我就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了。我記得以前在那些姑媽家裡的時候,無論我做了多少事情,他們都不會記得的。
在大姑父家,那時候我上初二。大姑父家裡自己蓋房子,我趁著放假的時候,去幫忙了十多天。這十多天裡,我每天都在幫忙和水泥、拎水泥,有時候甚至還要把一兩噸的沙子與水泥拌好。
閒下來的時候,我會玩一玩姑媽家的電腦,但那時候必定是要挨罵的,其言行難聽之極。但如果是姑媽家的表哥去玩結果又截然不同了。
那時候,大人們看待我們誰乖不乖不是看你為他們做了多少,不是你為了得到他們的認可努力了多少,而是你的學習排名是多少,你的分數是多少。
這位姑媽,我的一位敬愛的伯母是知道的。
說起來,似乎我厭惡所有的大人包括父母,但唯獨哪位伯母是我最敬愛的。如果是被其他大人罵了,我絕不會想聽他們一句廢話。但若是哪位伯母,我會認真思考幾天,並銘記於心。
她對我說過一句話,或許她自己都不記得了,但我還記得。我輟學的時候,她跟我說過,你這個年紀不讀書了,能出來做什麼?
確實,這些跟彆人問的沒什麼兩樣。但後麵她問了一句,你以後有什麼想法嗎?
這也許隻是很簡單、在普通不過的一句話,但這是她對我的尊重,所有人都沒有給過的尊重。彆人,永遠隻會在一旁指手畫腳地譴責著你的人生,似乎離開了學校,你就已經注定了一事無成,每天隻能渾渾噩噩地度日。
實際上想想吧,學校裡那麼多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也以我他們從那根獨木橋上擠過去之後就會有一段與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生。
可實際上呢?他們在教室裡咬著牙拚命學習,才能換來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活,最後還要拚命的努力,換來的也不過是一個平淡無奇的人生。
也許高考確實是千軍萬馬擠過去通往一條彆樣人生的道路,但這早就是從前了。
我們每個人被彆人替代的那種可替代性太強了,沒有什麼事是離不開你的。即使你有一個特質可以成為你的優點,但下一秒你就會發現還有跟多的人在這一點上比你強悍太多。
想想周圍那麼多人,從小變聽從父母的話,小學、高中、大學,最後努力拚搏那麼多年,最後也不過是穿著西裝套裙,衣冠楚楚的擠地鐵趕公交,在一棟大樓內有一張小小的辦公桌,在城市裡有一間房?
然後,他們努力了這麼多年,把自己喜歡的一切都磨滅了,把自己熱愛的都遺忘了,每天日複一日的重複著同樣的事情,變成了一個在普通不過的普通人。
那麼,努力的意義呢?聽從父母話的意義呢?這麼努力,最後卻隻是變成了一個在普通不過的普通人。每天都像僵屍一樣的活著,嘴裡說為生活努力著,但卻連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都會感到迷茫。
有時候,大人會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的孩子可以做出真確的選擇,但實際上那個選擇隻有兩種第一種是他的選擇不過是為了滿足大人,而非滿足自己;另一種則是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