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周圍眾人在聽到陳冬的這一番話後,臉上頓時都是露出了尷尬之色。
雖然陳冬的話略顯偏激了一些,不過大致上,差不多也的確就是這樣的現實。
醫學界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那就是西醫治病,中醫救人!
對於西醫來說,目標性很明確,那就是,哪裡出了問題,他們就治哪裡。
頭疼治頭,腳疼治腳,很少會考慮其他的方麵。
可中醫卻是完全不同。
中醫講究辨證,向來都是從整個身體各個部位的運作,來分析病情。
同時在用藥的時候,也同樣會從全身各處的內在聯係,來進行考量。
所以從治療方法上來說,中西醫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彆的。
單從一次治療對於人體的深遠影響來看,中醫其實是更有優勢的。
可這同時,卻也是中醫的弱勢。
因為考慮得越是全麵,治療也就越是複雜,治療的速度,相應的便會被拖慢。
可西醫不同,完全是指哪打哪,立竿見影,自然也就會更受歡迎。
就拿陳冬剛才說得那些病症來舉例,膽結石。
一般的膽結石,西醫會讓你吃一些西藥來緩解,熊去氧膽酸等,來刺激膽汁的分泌。
這種藥物雖然對於病情有一定作用,可同時也會有不小的副作用,比如胃腸功能紊亂,肝膽功能紊亂,蕁麻疹等……
這還隻是一般的膽結石,可如果是比較嚴重的膽結石的話,就需要將整個膽囊摘除。
西醫覺得,除了普通的腹瀉,便秘,消化不良之外,並不會有其他的影響,可在中醫看來,膽的作用,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醫書有雲,“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意思就是,膽,有著判斷事物,並做出決定的功能。
醫書又有雲,“膽附於肝,相為表裡,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相濟,勇敢乃成。”
意思是說,肝膽這兩個器官相輔相成。
如果膽氣壯實,那人的行為就能果敢正確。
可若膽氣虛餒,那麼,就算你再懂得什麼遠慮,可因為沒有膽量,無法決斷,終難成大事!
其他不說,就我們常說膽小鬼,也就是這個意思。
可西醫卻並不會管這些。
器官就是器官,怎麼可能會跟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決斷能力掛鉤?
根本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沒錯,的確是沒有科學依據,可難道沒有科學依據的,就一定是錯的嗎?
話說,現代科學才存在了多少年?
不過寥寥上百年而已。
西醫存在了多少年?
滿打滿算,也才兩百多年。
可中醫呢?
上古時期,皇帝與岐伯便曾探討醫術,後被先秦之人收錄成書,也就是後來的《黃帝內經》。
如果隻是從這個時候來算起的話,中醫的存在時間,至少已經有五千多年!
一個存在了五千多年的傳承,卻被一個存在寥寥上百年的學科給完全否定,被一個存在了兩百多年的醫學體係,給踩在腳下。
這,才是中醫最大的悲哀!
此時,張濤在聽了陳冬的話後,卻是冷笑出聲。
“你說的沒錯,這些也的確是事實。可那又怎麼樣?至少我們西醫能夠把病治好,能夠把病人的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