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旬當然不知道,在原本的劇情裡,他本應在年前就抓住鄭世忠,所以也沒機會再多費這番周折。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鄭世忠逃跑了,後續會發生什麼,連於靜姝這個看過原著的人也拿不準,霍旬這個本土的不知情者,自然就更沒辦法預測未來了。
霍旬既有些擔心,這次的隕石雨會引來很多麻煩事,同時也有些期待,鄭世忠能主動上鉤。
於是第二天,他就將自己的猜測告訴了猴子幾人。
“要真是這樣,咱們還得打申請,讓軍區派人盯著外國的考察團。”
“他們如果來訪,很有可能走水路,從山東那邊登陸,然後抵達吉林。”
“不過他們想參觀研究咱們自己的隕石,也未必能獲得許可吧?”
“所以他們很可能會先派人過來洽談,如果來訪的人裡真的有人和鄭世忠認識,那麼他們很可能把會麵的地點定在哈爾濱。”
這時候的哈爾濱有東方小巴黎之稱,外國友人想把會麵地點定在這,明麵上也無可厚非。
隻不過如果細究起來,這種行徑就有些可疑了。
畢竟真正想研究隕石雨的科學家,這種時候應該非常急切地想到吉林的現場親眼看看。
而且為了防止自己申請共同研究隕石的要求被拒絕,最終一無所獲。
被派過來的人應該會想方設法,將會麵地點定在隕石雨所在的地區附近,這樣哪怕不能參與研究,也能趁機拍攝一些照片,記錄一些東西,不至於空手而歸。
所以對於霍旬幾人來說,前來會麵的外國友人將地點定在哈爾濱,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當天,霍旬又把這事和潘成慶商量了一下,由潘成慶大申請報告,向上麵申請額外的人手,密切關注近來可能來訪的外國友人。
與此同時,科學院那邊也確實收到了多不勝數的海外來電。
蘇、美、德、英、日都向科學院提出了申請,希望可以和國內的科學家合作研究這場隕石雨,並希望可以在當地拍攝記錄研究全程的紀錄片,長久保存。
這種時候,與誰合作,就成了一個不好抉擇的問題。
不僅科學院的人要開會討論,很多其他組織、機構也要共同討論,決定合作事宜。
不過由於冬天還沒化凍,挖掘隕石也需要一定時間,有人便提議先與合夥的考察團接觸接觸,在考慮與誰合作。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聯絡海外的鐵路、海路和航班,明顯變得忙碌了起來。
霍旬和於靜姝去省城采買日用品,在秋林西餐廳吃飯的時候,就發現餐廳裡的人比平時多了許多。
其中有一些雖然看起來是亞洲麵孔,但點餐時卻並沒有用漢語。
於靜姝聽見隔壁桌略顯刻板的聲音,下意識看了一眼霍旬,就看見霍旬的眼睛裡,不自覺地閃過了一絲厭惡。
他沒頭沒尾地和於靜姝說了一句。
“還真選了哈爾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