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六天啟皇帝召見了東南戰役有功人等之後,正如魏忠賢所報,他們當晚在京師醉仙樓慶祝一番之後便是各奔前程。
劉毅於八月十日回到了太平府,和他一起的還有安慶衛的龍宗武,龍宗武在蕪湖縣城停留一日,和官升一級的黃玉一起去安慶衛,這次東南大戰劉毅拿到了安慶衛鎮撫使的官銜,實領太平府鎮守千總的位子,黃玉也因為分潤軍功,上調成為了安慶衛實授鎮撫使,終於又是向上爬了一級,而且又和自己的老上司碰麵了,黃玉上任前對劉毅交代了一番,心下感歎,劉毅才十八歲就拿到了安慶衛鎮撫使的官銜,著實是後生可畏。黃玉在任上對劉毅也是頗為照顧,這次調入衛指揮使司,級彆比劉毅還要高半級,可以說是頂頭上司,所以跟黃玉還有龍宗武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有必要的,在他們走的那天,劉毅特彆準備了一萬兩白銀的會票塞給龍宗武,私下又給了黃玉五千兩會票。二人喜笑顏開,連連推辭,劉毅跟他們拉扯了一番才將二人送出城外。但此次周之翰卻未得升遷,想必又是閹黨從中作梗的緣故吧。周之翰依然是太平府的知州。
此次大戰新軍損失了不少兵馬,所以劉毅在去京師受賞之前就交代劉金,陶宗等人招募新丁,將民團全部補入青弋軍,這時候劉毅訓練民團的方案就體現出了優越性,民團就相當於預備役部隊,除了武器裝備以外,訓練強度達到了青弋軍的一半,在劉金下令征召民團編入青弋軍之後,這些民團戰士除了沒上過戰場,技戰術不純熟以外,列陣,走步,紀律等各方麵完全能和青弋軍並肩。
劉毅既然成為了鎮守千總,那麼麾下就要開始擴軍了。在他回來的第二天整個太平府開始運轉起來,軍隊,府衙,徽商總會開啟了宣傳機器,在太平府三縣招募士兵,目前太平府全府的總人口約有七十萬口,十四萬戶。按照劉毅的安排,募兵分成兩條線進行,分為民團和新軍,第一步計劃擴軍至兩千四百人,其中新軍一千二百人作為劉毅麾下鎮守正兵,另有民團一千二百人作為預備役。民團的糧餉由總會提供,標準是新軍的三分之一,因為民團在平時還要從事正常生產,所以這些錢糧對於民團的士兵來說是夠了。目前就先擴軍這麼多,民團基本是不受限製的,既然太平府有三個縣城,那麼以後等錢糧更加充足之後可以進一步擴軍,劉毅的設想是能做到每個縣城都有一支一千二百人的民團駐紮,這樣手上就有一支強大的預備力量了。
在劉毅升職之後,麾下的軍將也都升職了,劉金和陶宗升為副千總,晉軍和吳東明升為把總,而陳寶和王浩升為鎮撫官。
江南製造總局在這段時間內生產了不少二六式火銃和彈藥,足以裝備更多的士兵,劉毅對軍隊進行了重新規劃,現在的情況來看劉毅麾下已經有了團級編製,那麼相應的士兵的功能就要做出更明確的劃分。首先以吳東明麾下連剩下的騎兵戰士為基礎,加上太平府各處馬場產出的軍馬,已經達到了近八百匹,完全可以武裝兩個騎兵連的騎兵,所以劉毅將整個千總營分為十個連,連長仍是百戶。
第一連第二連是騎兵連,有兵員二百四十人,戰馬五百匹,做到一人雙馬,裝備和以前一樣,每人手銃兩杆,騎兵長槍一杆,馬刀一柄。內襯鎖子甲或鱗甲,外罩製造總局最新生產的棉甲,這種棉甲除了外麵的銅釘比製式棉甲寬大以外,還加裝了更堅固的護心鏡,特彆是反麵內襯複合鐵葉,總會的縫衣娘們將鐵葉穿孔,然後用粗線將鐵葉重疊,一層挨著一層的縫在棉甲的反麵,這就相當於不管從哪個角度打擊這個棉甲,裡麵都會是兩層鐵葉承擔這個打擊的力量。硬是將騎兵的兩層甲賦予了後金巴牙喇兵三層重甲的威力。而重量要小十斤,不要小看這十斤,戰場上這就意味著你胯下的戰馬能比彆人多跑十數裡,賦予騎兵高防護力的同時還給了更高的機動力,劉毅對此非常滿意,所有騎兵全部換裝清一色的六瓣笠形盔,取消了缽胄盔。人人戴鐵臂護手,配小圓鐵盾,六瓣盔的兩邊有鐵製褡褳,護住臉頰耳朵,所有的戰馬都是批前擋甲。
劉毅硬是將這兩百四十名騎兵打造成了鐵浮屠,還是裝備熱兵器的鐵浮屠。而騎銃的研製還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相信再過一年時間,到明年底,騎兵就有趁手的騎銃可以使用了。
第三連成立一個新軍種,為醫護連,在大明軍中也有很多軍醫角色的存在,可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每個軍營裡配備的軍醫數量也不一致,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沒有軍醫的軍隊裡麵要是出現了傷病,能到其他軍營借到醫護人員還好,借不到就隻有等死了,整個安慶衛也不過就龍宗武手下有一隻擔架隊,可是那不過是把傷員抬回來,本質上還是需要營中的軍醫去醫治,可是這樣會耽誤救治時間,很多士兵在路上還好好的,抬回來就因為失血過多死了。所以劉毅特地請中江醫館的王初民王老出山,整編出一隻一百二十人的醫護連,當募兵告示一貼出來,很多醫館的弟子看到竟然征收醫護兵,而且待遇比普通士兵高兩倍,隻要粗通醫理便可,立刻有很多人報名,劉毅將他們一股腦的收編成立了醫護連。
這些醫護兵在醫護技能上交由王初民訓練,但同時也要具備戰術技能,他們的盔甲裝備和普通士兵一樣,隻不過不帶長兵器,隻配腰刀一柄,手銃一杆。身背藥箱。專門負責在戰場上緊急救治傷員。這支部隊雖然不是一線戰鬥部隊,但在日後的戰鬥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戰鬥英雄。
第四連是炮兵連,製造總局從年初開始仿造紅夷大炮,佛郎機等火炮,並且利用工坊的蒸汽動力一次成型鑽炮管,跟銃管的原理一樣,做出的炮管大小一致,可靠性很好,內壁光滑,耐高溫性更好,不像各地官軍的大炮,每五炮需要散熱,青弋軍的各式火炮,可以連續打十發,整個炮兵連裝備五門紅夷大炮,十門佛郎機將軍炮,三十門飛雷炮,保證了遠中近三層的火力覆蓋,飛雷炮既能野戰也能攻城,一炮兩用。
第五連是輜重連,輜重兵在大明軍隊當中並不是新鮮玩意,基本上每個軍隊裡麵都有輜重兵,隻是劉毅將輜重兵單獨編成了一個連,這些輜重兵的裝備和火銃兵一樣,平時訓練也基本差不多,隻是沒有戰鬥連那麼頻繁,因為他們擔負的任務是運送保護糧草彈藥,他們裝備了很多平板大車,都用馬匹拉動,一百輛大車,一車三馬,馬匹選用的是馬廠出產的馱馬,馬匹的身材和速度比不上戰馬,可是耐力和持久力比戰馬要好,所以他們的前進速度要比步兵還快,不過受限製的是,必須在官道行軍才能保證速度,如果翻山越嶺的話恐怕就困難了。輜重連的士兵除了基本的任務外還要負擔炊事班的責任,他們負責將真空包裝的食物加熱,讓戰鬥的士兵能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神力。
剩下的五個連隊統一都是銃兵連,五個銃兵連,人人戴六瓣笠形盔,身穿新式棉甲,帶鐵臂護手,每人二六式步兵銃一杆,紙殼彈藥五十發。腰刀一柄,劉毅已經責成魯超和畢懋康研製可以加裝在步銃上的銃刺,這樣就可以取消腰刀的配置。銃刺這一方麵劉毅也是說出了自己的設想,首先銃刺要長,加裝在二六式上之後可以使二六式達到跟後世日本三八式步槍差不多的長度,那麼銃刺的剛性就要好,如果用後世的刺刀形態的話恐怕容易折斷,但是作為共和國軍人的劉毅靈光一現,雖然他在陸軍學院摸得都是八一杠和九五式,可是五六半才是他最喜歡的槍,五六半的三棱軍刺是他最愛的刺刀,雖然無法像後來的刺刀一樣具有多功能,可是僅僅從白刃戰的角度來說非常實用。所以他將這個想法告訴了魯超和畢懋康之後,二位都答應試一試,如果成功就列裝軍隊。
取消了刀盾連和長槍連之後劉毅在輜重連裡配備了很多藤牌,如果是在防禦戰,陣地戰當中的話就將這些盾牌臨時使用,插在銃兵連的前方,保護銃兵連的戰士。目前二六式的性能已經可以形成遠程火力壓製,對方除非用弓騎兵突擊,否則很難突入銃兵的射程之內,除非是大規模的騎兵突擊,否則很難打破青弋軍的軍陣。
另外上次被俘的番人鐵炮隊劉毅將他們整編成三個百戶,這三個百戶劉毅將他們安置在當塗縣一個秘密的軍營,暫時不讓他們暴露出來,並選擇其中射擊成績優良的人擔任連長,射擊不錯的次郎也有幸成為了連長,劉毅要讓這隻番人鐵炮隊成為一支奇兵,一支專門給他去乾黑活的隊伍。
另外劉毅借著徽商總會的力量在整個南直隸收羅了六十名高手,他們來自鏢局,武館,門派,江湖等等。這六十名高手人人身懷絕技。劉毅給了高額的餉銀將他們編成一個總旗的兵力,不納入青弋軍正兵營的編製當中,而是作為劉毅的私軍,劉毅定名為特務軍,他們每個人不用名字,在軍營內隻用天乾地支做代號,正好六十人。他們除了盔甲之外,所用的武器除了自己自備的,全是青弋軍的製式裝備,他們也和青弋軍一起訓練,學習團隊協作,這隻特務軍劉毅將他們用作刺探,暗殺等特種任務,目前暫時交給劉金管代培訓。
看著蕪湖縣城外大校場上整齊排列的一千二百名青弋新軍戰士,點將台上的三麵大旗獵獵作響,中間一杆日月旗是青弋軍的戰旗,而天啟皇帝親自手書的金邊青弋軍紅旗是青弋軍的軍旗,在旁邊一杆是一杆紅旗上繡著一個鬥大的劉字,那是劉毅的將旗。
六名大將頂盔貫甲站在劉毅身後,劉毅站在點將台的最前方望著台下的將士,太平府各界士紳也在新軍編組完畢的這一天被邀請到城外觀禮。隻聽劉毅在台上吼道“我青弋軍!”
下麵的將士們隨即怒吼“必勝!必勝!必勝!”氣壯山河,一時間讓觀禮的所有人悚然動容,周之翰對士紳們說道“有此強軍,太平府無憂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