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有腹案,那就是找“獵頭”。
不過在找獵頭之前,他得把公司注冊了,難不成注冊公司也要找人代理不成?
安欣很是躍躍欲試,她覺得在這一塊她可以幫得上忙。
晚上在泰晤士河邊散步的時候,安欣還是再次問了一下“你真的打算把公司定性為一個英國公司了?”
張源點點頭“當然了。”
“然後出口轉內銷?我的意思是,高大上一把?”安欣能想到的就是這一點,在這個時代,冒充國外的進口產品會有大把的人出來追捧;但張源的風險較高,因為他現在算是一個名人了,很容易就被扒得乾乾淨淨。
到時候大眾會認為他是個騙子,極有可能得不償失。
對於安欣話裡的意思,張源當然明白了。
“一切按照英國公司的標準來做;隻是我要在國內再設立一個研發中心分部,倫敦這邊是總部。”
這多少能有點說服力,要是一家公司總部都放在國內,那沒人會相信他是一個“外資”。
“名字想好了沒?我覺得你不能再叫‘天源’了,你得換一個。”
張源點點頭,安欣的提醒很有必要。
但他一時想不起來,就說道“要不你們幫我想一個?”
旁邊的幾個小夥伴都沒想到這個還能有自己的事,林靜雅和薑衛國都覺得德國的事情了結了,應該就按部就班地在英國陪張源待一段時間就可以回國了,沒想到還要幫張源取名字。
“要不叫海豚或海鷗吧。”
林靜雅忽然提了兩個,這兩個立刻就讓安欣有些泄氣;她剛剛腦子裡閃過了英國的國花和國鳥,但都不太滿意,沒想到林靜雅忽然提了兩個接地氣的。
張源點點頭“那就海鷗吧。”
單月華小嘴微張,很是詫異,自己老板這也太隨心所欲了吧……
但薑衛國卻已經見怪不怪了,名字就是個代號,要是能有像樣的名字,張源的公司也不會叫“天源”了,又土又俗。
紅葉倒是不錯,秋天的時候很應景;
海鷗也不錯,反正是比天源強。
就在薑衛國胡思亂想的時候,安欣給他遞了一個眼神,兩個人立刻就達成了默契。
不管是不是真的,這個假想敵是設定好了。
第二天,張源就開始啟動了注冊公司的流程。
公司的股東至少有一位,那就是他;公司的董事也至少有一位,也是他;名稱選定了,就叫做“海鷗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張源直接劃了一千萬英鎊進來,這就被劃走了一萬英鎊的厘印稅……
完成了一係列操作之後,張源還得馬上招聘一位秘書,這一位要長期居住在英國。
他不想麻煩,就打算直接招一個英國人。
“先生,大概需要五個工作日。”
“謝謝。”
忙活了小半天,張源把手續弄完,馬上就去找了獵頭,他要招很多人。
首先就是公司的研發副總,這一定得是一位重量級的人物,他手裡將會同時掌管財權,人事,行政;也就是說,張源會把公司全權交給這個素未謀麵的老外管理,等到明年直接要產品,產品達到要求,那就接著乾;達不到要求,那就拜拜。
之前張源在做工程師的時候,就對財務部門老是壓縮研發預算頗有微詞,好多好東西都沒有辦法用到。
當然財務節省的每一分錢,按照量來計算,數字都是很龐大。但現在,他要把研發放在第一位,開始的時候不能省錢,得先把招牌打出去。
聽說海鷗目前還是個空殼子,很多人表示興趣了了。但形勢比人強,經濟不景氣,總得養家糊口,即便海鷗是個空殼子,但隻要它能發薪水,總比乾耗著要強。
所以,張源還是從獵頭手上拿到了大批的簡曆。
研發副總這個位置還是很吃香的,特彆是張源開出了年薪一百五十萬英鎊,雖然比一些巨頭公司的高管薪水要低,但在當前已經是很好的職位了。特彆是一些科技公司的中層,對這個位置還是很有期待。他們的薪資沒有這麼高,跳過來可以做到高管,位置上也有變化,還能參加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有很大的話語權。
因此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張源看著手邊的一遝簡曆,感覺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想要的。
最終,張源圈了三個名字。
史蒂夫·鄧肯,提姆·羅伯森,喬爾·菲斯。
鄧肯在摩托羅拉已經做到中層了,再進一步就是高階管理層,但是這一步對他來說很難跨越,所以他想換個環境。
羅伯森現在在諾基亞的硬件部門做主管,履曆亮眼。
菲斯則在愛立信公司,已經進入高管行列,管理經驗豐富。
張源已經和三個人都見過麵了,但還是在猶豫該挑選哪個。
三個人都很好。
乾脆都拿下!
這個念頭嚇了張源自己一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