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討論_重生我的黃金時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黃金時代 > 第五百三十六章 討論

第五百三十六章 討論(2 / 2)

現在外麵已經有了傳言,那就是這個所謂的“東籬雅源”是一個相當高端的彆墅區,天源的老板張源已經準備入住了,而且還有天源的一眾高層都準備在這裡安家。

張源到了東籬雅源的時候,梁元宇也過來陪同了。

兩個人走在這個小區裡麵,雖然有些微冷,但風景不錯。

這裡就是一個仿照小村落進行建設的小彆墅區,不但有著大量的綠化樹,還有小橋流水。

“張總您看,這個綠化的樹木,都是特意從外地運過來的!等再過十年,您再看看,和現在一比那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對了,咱們在臨安的那個樓盤怎麼樣了?”張源的注意力已經放在小河上了,這條小河不窄,上麵有一座小橋,兩個人就站在橋上看著風景,水麵上不時有泡泡冒出,也有小魚偶爾跳出水麵。

詹鋼跟在兩個人的後麵,一如既往地話少。

“估計四月的時候就可以預售了!到時候可以回籠大量的資金,連羅總的錢都可以還了。”

張源點點頭,說道“除了把羅總那邊的賬清了之外,再送羅總一套院子吧,就這裡的。”

“好的張總!”

梁元宇一下子就知道張源打的什麼主意了,建康前後兩個首富都在這裡有了房產,那無形中就把“逼格”給拉上去了,說不定還能吸引到其他人過來一起。

和兩個首富住在一起,可能就會低頭不見抬頭見,時間一久,交情不就出來麼?到時候有什麼合作要進行,開口也方便。

再說了,即便沒能和張源或者羅宣有什麼交集,那也能和其他人有交集,有什麼事情想招呼一下也方便。

梁元宇和張源走到了小區的深處,這裡有著一個不小的院落,三層的彆墅,帶有大露台和地下室。

“張總,我覺得您會喜歡這裡,就先帶您過來這邊看一下了。”

張源隻看了一眼外觀,就很喜歡了。

“不錯,那就這裡吧!宣叔的房子放到橋的另一邊吧。”

梁元宇懂,距離產生美,住得近了不一定是好事,再說羅宣那邊還有個跳脫的閨女,張源估計招架不住。

“裡麵還沒有裝修,看張總喜歡什麼風格,我就先找人過來做一下,節省一下時間。”

“那回頭讓人做幾個方案我挑一下吧。”

張源剛要離開,忽然又問了一句“旁邊這個院子,有沒有被訂出去?”

梁元宇有些局促地笑了一下“目前還沒有。”

但張源還是從梁元宇的笑裡麵捕捉到了一點不同“老梁,我附近的院子,就不要給咱們集團的人了。”頓了一下,張源又接著說道“也不要給安家。”

“我知道了。”

梁元宇心道,這隔壁的院子,邱雪娜是看中了的,但張源這麼一說,就是對自己私密空間的向往了,作為下屬是不能得罪潛在的老板娘,但更不能得罪現實中的老板。

從東籬雅源出來之後,日頭就已經偏斜了很多。

張源上了車,對詹鋼說道“走吧!”

這個房子如果裝修好了,那就要作為自己將來長時間居住的地方了,另外一邊上元的房子,張源則要改一下,比如改成電競房,然後裡麵再放一些亂七八糟的解壓玩具,自己沒事的時候就可以過去靜靜地待上一會。

這個周末張源過得比較自在,但其他人就過得不那麼自在了。

天源要去商州的消息開始在建康蔓延,不少企業都有點犯難。

他們沒有天源這麼財大氣粗,但如果這個事情真的做成一個常態化了,那不出一份力也不行。

出的少了沒效果,出的多了自己又心疼。

光指望國企那是不可能的,民營企業也要貢獻出一份力量。

因此,不少人都在暗地裡罵張源這個“出頭鳥”。

有付出有回報,這個道理他們都懂;但某些回報他們在不指望不想要的前提下,就有點不想付出了。

而且現在也有了風聲,道是安遠和羅宣也有意跟進。

跟吧跟吧,你們財大氣粗,我們就不和你們一起了。

周二的時候,建康的幾個主要領導就碰了頭,商討了一下天源去商州助學的事情。

“這次還是老閔過去吧!你是咱們建康的常·務副·市長,你帶隊過去很是合適!另外胡副市長也要過去,他是主管教育這一塊的。這次不為彆的,就為了支教的事情!另外再看看咱們的教師隊伍有沒有人願意過去,有願意過去的,要優先憑職稱,而且要設定一個期限,比如三年,還是四年。”

閔航認真地記著,然後抬頭說道“對於這一塊,我想再找個時間去天源調研一下,看看能不能給咱們的教師隊伍爭取點購房福利過來!要是能有這個福利,那咱們對商州的教育事業的支持,就會更有力度了!”

市·委書·記李建文笑道“咱們也不能都指望民營企業,咱們政府也得出台一些政策,除了職稱評選之外,在貸款上麵,也要給予優惠才行。這樣數管齊下,才能動員到想去的教師。”

閔航也笑了“那就得限製一些名額嘍!要不我怕咱們建康就沒剩下多少師資力量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蒼穹都市的超能力者 蓮花樓:心願係統為您服務 我的道侶全是天命大反派 召喚武俠:大秦雲王,鎮壓群雄 胎劫雙生 玄鼎淩仙途 七零年代:嬌軟知青談戀愛賺大錢 渣男換娶綠茶後糙漢軍官惜我如命 穿成七零極品小姑子,她搞事搞錢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