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皇城!
在西方如火如荼的時候,大涼已經是開啟了開國以來第一次科舉,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所有人都期待著科舉能否改變命運。
先前科舉試行,隻是試探性挑選了一些人才,結果弄到了一個坑貨趙種,導致後麵篩選更加嚴格。
從一開始的概念雛形,最後六部以及三省的聯合完善優化,科舉開始了有了正式完整的程序,以及一套完整的審核理念,這才有了正式的科舉。
一開始乃是郡縣兩大級彆的初試,隨後就是全國範圍的總決賽複試,到最後的終點殿試,形成一整套人才選拔機製!
縣試!
意味從縣級挑選優良者,作為最終人才儲備,從而進入下一步的郡試,完成初步選拔。
這兩步皆為初試,由郡級行政單位舉辦,並由羅網和太學使者監督完成,形成一個較為公平的選拔環節。
兩大初試完成之後,則是進入全國複試,這個就比較殘酷了。
從全國將近幾千、甚至幾萬個考生之中選擇,最終隻選出一百多人進入最終殿試,由皇帝考教欽點前三元,最終完成一屆科舉。
這是真正的萬裡挑一,但是所有人卻無怨無悔。
因為這是開曆史先河的舉動,也是第一次公開取士,且不限製任何階層,乃是相對於比較公平的機會。
除了罪大惡極之人的後代,就連奴隸都有參與的權力。
這意味著隻要你有才華,都是可以有上升空間的,也是有足夠機會脫離自己階級,享受更高待遇的。
更關鍵在於最後的殿試,隻要進入皇上的視野,隻要他老人家看中了你,那你就真的是鴻運滔天,直接起飛了。
先前的中書侍郎張居正可就是被破格任命的,這讓士子們看到了希望,一步登天的希望。.八壹.????
所以在這次複試之後,那些學子就一直聚集在了街頭,等待著最終放榜。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文人都是相輕的,自然是不認為自己比彆人差,所以都在等待著最終的結果呢。
一些貧寒的學子是歡呼一片,他們終於有了翻身的機會,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事情。
雖然說狀元隻有一個,但是隻要考上了科舉,最差的也是會被朝廷錄用,這可就是天大的恩賜了。
隻要進入了皇上視野之內,未來未必就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更重要是他們寒窗苦讀,終於是有了用武之地,這讓他們對當今皇上的感激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這是皇上的仁術啊!
一個穿著粗布麻衣的讀書人,忍不住小聲祈禱道:“希望這次可以進前一百名吧,這樣就可以達到朝廷取士標準,咱也可以當官了。”
這次複試的名次至關重要,將直接決定他們的最終命運,這可是他脫離現狀的唯一機會,他可不想要錯過。
到時候自己當官之後,自己父母也不用那麼勞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