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推車進來,將自行車停在院子裡。
立刻上前去,“老村長您好,我叫沈溪。之前我讓老三去過你們村子,……。”
“沈溪同誌好,趙輝同誌去我們村了。聽說這是個掙錢的項目,你們是咋乾的?縣政府真的給我們幫助嗎?”
老村長姓王,叫王長明,是個實在的人。
之前沈溪讓老三帶著禮物去小王村開證明的時候,給了老村長一些東西和錢。
老村長沒要錢,就收了點東西。
“能行的,我已經跟縣領導請示過了。走,咱們進裡麵說。你們都吃飯了嗎?”
趙輝道了句還沒吃呢!
沈溪這就掏錢來,遞給了趙輝,“輝子,你去供銷社買點東西來,先給老村長他們吃點。”
“成,嫂子!”
趙輝接了錢往外走。
沈溪則是跟老村長、以及年輕的眼鏡同誌,往裡麵走。
房屋是作為倉庫來租的,堂屋內放著一個四方的桌子,配套四個小凳子,除了這個,倒是沒彆的了。
都坐下後,老村長這才問向沈溪,“沈溪同誌,你是哪個村社的,你說的這些,真的能行?”
沈溪將自己介紹了下,又將縣領導的話,跟老村長說了下。
“這個項目的確是個掙錢,縣領導那邊可以幫咱們貸款,第一批不要利息,因為咱們是剛開始做。要是做的好了,想要擴大的話,縣領導還會幫咱們貸款,但會收利息,不過這個利息就很低了……。”
“貸款,還要貸款啊?人家信用社會貸給咱們嗎?”
王長明是個老村長不假,可他懂得東西,實在是太少了。
不過,他始終有顆為當地老百姓謀出路的心。
“我剛才不是說了嗎?縣領導已經批準了,隻要咱們乾,大家願意做。老村長,您能帶動大家一起乾嗎?”
一直坐著聽他們說話的年輕人,推了下眼鏡。
“我叔能行,我們村子裡很窮,土地少,乾啥都不掙錢。要是能搞大棚掙錢的話,大家肯定都會乾的。”
“沈溪姐,這個貸款,誰來為我們擔保啊?”
眼鏡說著,又介紹了下自己。
他叫王玉書,是老村長本家的侄子,也是小王村裡唯三的高中生。
本來想考大學的,又偏偏政策上不能考大學了,大家都下鄉務農搞農村建設去了。
王玉書就回到自己老家來了。
“縣領導給申請貸款,隻要咱們乾,搞大棚的錢,縣領導會幫咱們的。”
王玉書一聽,便看向了老村長。
說道:“老叔,我感覺能行。”
“那就搞。”
老村長這邊確定了。
也就是確定了大棚試驗點。
沈溪這邊找好了試驗點,也有很好的規劃書,明天就能去找宋立明了。
趙輝回來後,將買來的東西給老村長,王玉書吃好。
沈溪讓趙輝送他們先回小王村。
“老村長,等我這邊確定了後,我還要再去小王村。到時候,我希望您將村民都說服了。咱們這邊確定了後,我就要聯係安徽那邊,請人家的技術人員來幫忙……。”
除了搭建大棚,還要進行土地質檢,看這邊的土地能否適合搞大棚種植!
老村長連連點頭,說能行能行!
沈溪這一忙,足足忙了半個月,才將安徽那邊的技術人員給請來。
來的男人叫孫銘,三十五歲,之前在安徽的時候認識的。
為了能拉攏到孫銘,沈溪不嫌麻煩的往孫銘家走了三四趟,跟孫銘的老婆,關係好的都可以稱姐妹了。
“孫大哥,咱們大棚能不能搭建,就要看你的報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