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爺手裡抓著自己的黃銅老煙槍,在桌子上哐當哐當的一頓敲。
屋內的村民們這才漸漸的安靜下來。
“吵吵個啥,那地上麵還蓋著大棚嘞,大棚不拆,就算是分給你們了有啥用,都安安靜靜的先聽領導把話講完吧。”
劉爺的一席話講完,猶如一盆涼水當頭澆下,讓這些頭腦有些發熱的村民們,冷靜下來不少。
那些大棚蓋在上麵,這麼長時間,可是鬨出了不少事,要不把這些大棚處理掉,那裡的耕地分到誰手裡,誰都種不了。
見村民們安靜了下來,王興文不緊不慢的繼續說道:
“劉村長剛才提到了點子上,土地我們拿回來了,但是上麵的那些大棚怎麼辦?”
“我身邊的這位,是華夏綠農農貿公司的總經理:陸野,他也是咱們土生土長的欒城人,同時他也是那200棟大棚的擁有者,就在前幾天,陸野通過司法拍賣,以220萬元華夏幣的價格,買下了生態科技大棚的所有權。”
“而關於這些大棚的處置問題,陸總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下麵我們請陸總給我們談談他的想法。”
王興文說著,臉上掛著招牌式的微笑,將手中的話筒遞給了陸野。
前麵鋪墊了一溜十三招,現在輪到自己表演了,陸野接過話筒,調整了一下情緒,陸野這才開口說道:
“紅星村的父老鄉親們,大爺、大叔,大娘、嬸子們,你們好。”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還有沒有人認識我,差不多一年多前,我曾經來過咱們紅星村。”
“我見過你,那年考察團來我們村考察的時候,你就是其中的一個。”
一名村民站起身來,高聲的說道。
陸野聞言,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沒錯,當年生態科技大棚項目,在選址的時候,我跟隨當時的考察團,曾經來到過這裡,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紅星村中心的那三座小洋樓,那叫一個氣派啊。”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我被踢出了那個項目組,公司還把我給開除了,那個時候一窮二白的我,獨自一個人,拎著行李,在大雪天裡,徒步走回了家。”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那次的經曆,我才痛定思痛,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下海,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功。”
“紅星村的生態科技大棚項目,最初的時候便是我提出來的。農民種地靠天吃飯,可就算是老天爺賞臉了,收成好了,大家就一定會賺到錢了嗎?這裡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不一定,因為我們還要看糧價,收糧的價要是低了,再好的收成,大家仍然是賺不到錢。”
“所以,我才想出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構建具有商業化特性的,定向農產品種植方案,並且我通過認真的研究和實踐,最終才製定出了農村生態科技大棚項目。”
“隻是就連我也沒有想到,我精心構建的項目,竟然會被那些人搞成這個樣子。”
“我不甘心,我精心構建的項目,就以這樣的淒慘結局收場,所以我才花重金買下來那些大棚。”
“你到底啥意思嗎?就算是你買了大棚,可是那些地是俺們村的地,你得還給俺們!”
一名村民聽到這裡,高聲喊道。
“就是啊,你們搞成搞不成,跟俺們可沒關係,俺們現在就想要分地,彆的啥都不想。”
“分地,分地!”
好幾位村民,也跟著叫嚷了起來。
“大家先彆急,我給大家提出一個新的建議,你們聽聽,再做決定也不遲。”陸野笑嗬嗬的說道。
“啥建議?”
“我準備重新開展農商合作項目,由我提供大棚、種子、化肥等一切種植所需的物料。一共200棟大棚,按自願承包原則,由村民們承包大棚內的農業種植工作,每棟大棚的生產結果獨立記錄,賺錢由承包者占據4成分紅,公企業方占6成,為了保證承包者的利益,每棟大棚一年之內,不管結果如何,我都給承包者每年最少1500塊錢的保底分紅。”
“至於大棚基地,實際所占用的360畝耕地,則作為整個紅星村全體村民的入股,按照每年公司利潤的20,作為土地使用金,支付給紅星村。”
陸野將自己的想法,精簡後,說給了這些村民們聽。
都是種了一輩子地的人,承包土地,倒是都能聽明白,但是什麼是入股,很多人便是一知半解了。
“他說的啥意思,你們聽明白了?”
“這還有啥聽不明白的,他說那些大棚包給咱們種,他給出種子和化肥錢,他讓咱們種啥就種啥。咱們啥都不用管,光種地就行,完了一年到頭按收益給咱們分40的錢,就算是賠錢了他也給咱們1500塊錢的保底。這回聽明白了嗎?”
“哎,那真挺不錯啊,這玩意旱澇保收啊,一個大棚一年最少1500塊錢,這不比咱們自己種地強多了。”
“說是這麼說,萬一他要是反悔了,不給錢了咋辦?”
“對啊,我覺的咱們那還是要分地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