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的眼神裡,閃過一抹掙紮。
“朕……不會和李自成和談。”
“朕,寧死,也不會投降。”
林玨呼出一口氣。
“這件事我知道……”
“但是京城肯定守不住。”
“於太保,堅守京城的時候,好歹還有援軍。”
“但是現在的京城不一樣,你號召天下兵馬勤王,甚至親自點名了幾位大將,結果是隻有唐通率領八千人前來勤王!”
“其他將軍,諸如左良玉,一直拖延拒不發兵!等到京城被攻破他都不會發兵的,還有魯泰州總兵劉澤清,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也是要眼看著京城淪陷。”
“他們都打著自己的算盤,要麼已經搭上了彆的藩王,要麼和江南豪紳勾結,想著擁兵自重!”
崇禎背著手,忽然仰天大笑。
他連眼淚都笑了出來。
“做皇帝,做到這一步,真是無顏麵對祖宗。”
“日月山河還在,大明朝怎麼就到了如今這步呢。”
他拍著宮城上的欄杆。
仰著頭,看著席卷整個紫禁城的紅色大風。
“皇兄,傳位於朕時,曾說,吾弟當為堯舜!”
“皇兄……德約答應了你,卻沒能做到!”
“逆賊擅政,荼毒朝綱,當如何?”
“軍國俱匱,各邊虛靡,當如何?”
“社稷山河,日月星辰……朕來承擔。”
“可朕……想皇兄了!”
崇禎一邊說著,一邊拍著眼前的石欄杆。
林玨看見,他拍打眼前的石欄,拍打得極其用力,手掌,都皮開肉綻。
林玨這一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後世之人,有人可憐崇禎,覺得他如果活在盛世,不那麼倒黴,沒有那麼多的內憂外患,或許真的可以成為一代明君。
有人覺得,崇禎帝,是個勤奮的蠢蛋,甚至他若是什麼都不做,大明朝,甚至都能多延續幾年。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沒有人敢說,換了自己到崇禎的位置上,就一定能比他做的更好。
大明朝……從萬曆年開始,就已經積重難返了。
林玨站在崇禎身後,深呼一口氣。
“還有希望!”
“大明朝的軍製,開初是寓兵於農。明太祖朱元璋,實行軍民分籍,編為軍戶的農民世代為兵。朝堂,再把他們按照衛所的編製組織起來,進行屯田。”
“沿邊衛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每名軍士給田五十畝和耕牛農具。收獲所得以十二石歸軍士自己食用,餘下的作為本衛所軍官的俸糧和儲積。”
“在這種製度下,朝廷隻對屯田進行督察,不用給餉。所以明太祖曾說:吾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粒粟。可是,後來法久弊生,軍隊的屯田多被軍官、豪右和內監占奪。”
“甚至,當軍者無地,種地者非軍,豪強侵霸以肥家……”
“英宗以後,沿邊的戰事逐漸增多,軍隊訓練和戍守的時間增加,農事自然受到影響!軍屯既敗壞得有名無實,朝廷隻有從國庫中撥給餉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