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
乾清宮內,朱由檢,扶著額頭。
麵色難看。
他的桌案旁。
那本《萬策言》在桌案上,已經被翻閱的泛黃。
他前些天,剛剛向秦川州下令……秦賊蔓延,雖因無歲,總由貪官,不恤軍民,恣行剝削,以致轉徙為盜。自今邊方文武,俱宜遴才選補,不得聽人規避,徒取備員。其官兵分合事宜,兵部密行督撫,相機剿滅……
原本這一方針,是取得了效果的。
一批起義者,也成功被朝廷招安。
但是由於西北一帶,土地變法,推行遇阻。
甚至派遣下去,負責土地變法的戶部官吏,接連暴斃。
有水溺而亡的,有遇火而亡的,還有赴任期間,遭遇盜匪,不知所蹤的。
西北地區,土地變法一事,直接陷入僵局。
如此情況之下。
原本被招安的起義者,竟在數月之後,接連“複叛”。
朱由檢敲著桌子。他咬著牙,暴怒到了極點。
但是他很快調節好情緒,摩挲著一旁的《萬策言》!
“先生,土地變法,阻力重重……各地如今不僅民不滿,吏也不滿……戶部幾個月內,派遣下去的人,死了一百餘個……”
“接下來,當如何?當如何?”
崇禎五年,六月。
中原州洪災,河水決堤。
國庫虧空。
朱由檢,下令,要求各地藩王,捐款賑災。
結果各地藩王都在哭窮。
朱由檢,震怒之下,抄了一位藩王的家。
但僅僅半月之後。
各地藩王,藩地附近,匪患四起……甚至多了數支起義軍。
有閣老上書。
如今國力不盛,流寇久蔓,錢糧闕額,各地需要藩王維穩。陛下不可嚴壓群藩,以表薄恩……
那個閣老的意思很簡單。也很直接……
大明朝根基已經不穩了,到處都是流寇,這時候再對藩王,宗室下手,這些群藩,若是為了自保,效仿明成祖朱棣,也來個清君側,那大明朝,就真的完了。
各地藩王封地附近,接連出現的匪患,就是預警啊!
乾清宮內,朱由檢看著那名閣老的奏折,攥緊了拳頭,但是最後,也隻是無奈的閉上了雙眼。
……
崇禎六年。
河右州大旱,一年不雨。
土地變法,在西北,徹底擱置。
其他地區的土地變法推行,也舉步維艱。
遼東方麵。
大明和後金的戰事不停。
但因為按照《萬策言》的布置。
之前幾年,大明朝,戰果顯著。
甚至一度壓得後金的女真,不敢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