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蕭蕭……
伴隨著,有些刺耳的吱呀聲。
德勝門的城門,被緊緊閉合。
出城的大軍的隊列裡,有些軍兵回頭看了一眼閉合的城門,但更多的,根本沒有回頭。
從德勝門出城的,是京城裡,可調集的最精銳。
按照後世,對冷兵器時代,兵種的劃分。
這批兵將,都披重甲,是重甲步兵。
有的兵將,甲裙甚至長至腳背,完全遮蔽腿部,頭盔的大簷都是翻疊起來的鐵盾項,放下來會完全覆蓋麵部和頸項。
而與此同時。
衝出城門的兵將們,也沒有就此分散。
而是按照之前的訓練,結成戰陣,開始以戰陣的形式,對著瓦剌的士卒,進行驅除和絞殺。
而德勝門外,城樓下的瓦剌士兵,攻城的方式則還是他們草原軍隊的老法子。
架木梯,還有攻城車!
德勝門的城牆下,堆積了大量被炸斷的木梯還有被破壞掉的攻城車……但除此之外,城樓下,也聚集了大量,已經逼近城下的瓦剌士卒。
在木梯和攻城車被毀之後。
有些瓦剌士卒拿著鋤頭,開始挖城牆的牆角,看他們挖出的瓦礫,似乎真有要把城牆挖塌的趨勢!
還有的城牆下,則堆砌著濕草或泥土……有的地方,濕草和泥土混合著,已經堆砌了半個城牆那麼高!
真要讓他們把土草垛子,堆積到與城牆等高的話,德勝門危矣……怪不得,於謙要帶人出城作戰。
至於瓦剌的騎兵……則在外遊曵,以弓箭反擊城牆上的神機營。
為城牆下的瓦剌士兵,創造機會。
而城牆下的那些瓦剌士卒,之前,也都是騎兵,他們的戰馬,就在旁邊,方便他們隨時撤退。
這才是瓦剌棘手的地方。
能打能撤……
雖然攻城缺乏經驗和有效工具,但是機動性和野戰的能力,非常厲害。這也是他們能常年,騷擾大明邊境的原因。
甚至,如果按照他們以往攻城的方式,他們會圍點打援,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儘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草原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草原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但是對於京城,他們沒法這麼乾。
他們一路南下,戰線已經拉得很長。
不儘快攻下京城,等大明各地,勤王的軍隊一到,腹背受敵的,將是他們。
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儘快,全力攻下京師。
但是……捕魚兒海之戰後,元朝滅亡,在失去中原這個大後方後,草原部族們,已經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習俗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各部各自為政,向心力不如以往,王公貴族爭權奪利!
瓦剌太師,也先,也隻是勉強把草原各部聚集在一起,但是看他們攻城的方式就能判斷出,在戰場上,他們依舊是各部落為單位作戰,很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