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
大明朝又一次來到了風雲際會的時間點。
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已經率師抵達伏羲江北岸的應天,龍江驛站。
現如今的於家家主,於彥昭,雖然沒有入仕,但仍舊憂心忡忡。
生怕戰火,蔓延到錢塘這邊。
四歲的於謙。
倒是不懂什麼朝政。
他隻希望,下一次,隔壁的小黑胖子,能帶著他一起下江撈魚。
永樂三年。
這也是燕王,朱棣,靖難後,登基的第三年。
這三年的時間裡,建文帝,不知所蹤。燕王登基已經三年。
但是此前,因為靖難之役,淮以北鞠為茂草,大批百姓流離失所。錢塘這邊也不好受。
幸虧,永樂皇帝,朱棣,著手恢複民生、蠲免賦稅,下令此前,遭受戰禍的州縣,有無法耕種的人民,免去三年的差稅。
不曾被兵禍亂的地方,也與直隸鳳陽、淮安、滁州、揚州等地,一同蠲免秋夏稅糧,其餘直隸府州、各蠲免一半,建文四年以前拖欠的一應錢糧、鹽課等一並免除。
於彥昭在家裡,一邊飲酒,一邊讚賞,在應天府,新登基的皇帝陛下,似乎有一代明君的樣子。
於謙,則趁著這時,從家裡偷跑出去。
今天,他非要和隔壁的那個小黑胖子,比一比,誰捕魚捕得多。
……
日落黃昏後。
錢塘西廂的街道上,渾身濕漉,一身臟泥,還是小屁孩兒的於謙,背著竹簍,一臉的興奮。
竹簍裡,有他在江水中,撈到的兩尾大魚。
今晚可以讓娘親給他燒魚吃嘍。
不過可能在那之前,要先挨一頓,娘親的掃帚。
不過就在這時。
一隻手掌,忽然拽住了於謙的衣領。
於謙先是一愣,隨後立刻護住竹簍。
生怕是縣上的潑皮無賴,要來搶他的大魚。
可是回過頭,他才發現。
拽住自己的。
竟然是一個慈眉善目的和尚。
那和尚衣著破舊,身材也瘦削,頭上的光頭,已經長出青茬,但卻一臉柔和的望著自己。
於謙眨巴了幾下眼睛。
之後,摩挲了幾下自己的濕漉漉的衣服。不好意思的訕笑。
“那個……沒吃的,也沒錢!要不,分你一尾魚?”
和尚卻隻是搖頭笑了笑。
“哎呀呀,他日救時宰相也!”
於謙先是一愣。之後又一次捂住竹簍。
“你想要兩尾魚,是不可能的,我竹簍裡,就兩尾魚,都給你,我回家,一身泥,還空著竹簍,我娘親,會把我打個半死。”
和尚先是一愣,隨後大笑,飄然而去。
那一天晚上。
一身泥的於謙,挨了掃帚打,但也吃到了魚。
可是他晚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
腦子裡,都是和尚的那句……他日救時宰相也!
他從床榻上坐起來。
卻正好看見,家中供奉的,文少保,文天祥的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