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朱高煦被活活燒死之後。
大明朝堂被上下血洗一遍。
而宣德皇帝,對於此前,嗬斥漢王的於謙,更加偏愛。
文官要想被提拔,需要有實績。
當時正好有其他禦史,上奏疏彈劾,江右州百姓多災,路多白骨,但江右官府,不曾上報實情。恐江右州,官場已有腐敗混亂之象!
坐在龍椅上的宣德皇帝,看著奏疏,卻把目光落在一身藍色官袍,低眉垂目的於謙身上。
“於謙,你想要去江右巡按嗎?”
朝堂上的於謙,忽然覺得心跳加快。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上麵的人怎麼鬥,於謙管不了。
下麵的人怎麼活,於謙很想管。
頂尖明珠和底層基石哪個才是江山之本。
他想去尋找答案。
朝堂之上,於謙聽到了自己鏗鏘有力的聲音。
“臣,願往江右。”
……
江右,在江南右道,一條贛江穿過州府,也成了江右的母親河。
江右之地,曾被稱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但等於謙,抵達江右之後,卻發現。
此地和他想象得根本不同!
山匪橫行。
百姓窮困。
明明還算富饒的府縣裡,走過兩條街,竟然已經遇到,六戶人家,賣兒賣女,換取稻糧。
他咬著牙,去問百姓緣由。
跪在地上,賣女為婢,敞著衣襟,身材乾瘦的漢子,盯著自己身上的藍色官袍,卻隻是訕訕的笑著,說都是自家田地收成不佳,交不上要給朝廷的稅糧!都是自家的問題。
於謙把衣袖裡的拳頭攥緊。
他問了一路,販賣兒女的百姓,都是此番回答,可是他分明注意到,在自己離開時,那些百姓每一個都欲言又止,有夫妻一起販賣兒女的,婦人不甘心的落下淚來,想要開口叫住自己,卻被一旁的丈夫攔住。
最後隻能恨恨的對著丈夫埋怨。
“為何不言?”
對呢……為何不言?百姓為何不言?
還不是怕過來巡按的官吏,隻是流官,說了真話又有何用?巡按裝模作樣的巡視一圈兒,混個政績就走。
到時候本地的官差,有的是手段對付,講了真話的他們。
但是於謙,不是那些百姓印象中的巡按。
他是……和尚口中的,他日救時宰相。
他隨身攜帶的包裹裡,都裝著文丞相的畫像,隻為時刻警醒自己。
麵對青色官袍,百姓不敢開口,那他就把這身官袍也脫了,定要查江右,一個水落石出。
一個月!
僅僅一個月。
這位年輕的巡按大人,便把江右翻了個底朝天,數百件冤假錯案。被他平反!
江右道官場,人人自危。
但官官相護,有的官吏,背後之人,甚至關聯到其他州府。
不過沒關係。
於謙背後的後台,更大……他背後,是內閣三楊,是對他偏寵有佳的宣德皇帝,朱瞻基。
他夙興夜寐,連夜整理好名單,上呈奏疏。
京城那邊,大明宣德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於謙的奏疏,咧嘴笑了笑。
隨後,直接下詔令,派遣禦史,按照於謙呈上來的奏疏,挨個逮捕。
他爺爺,永樂大帝說的沒錯,於謙,是個好小子!
日後,沒準能接替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撐起的內閣。
宣德五年。
在內閣提議之下,朝廷決定增設直省巡撫的崗位,按規定要從右侍郎裡麵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