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玨聽著張達,嘶啞的聲音,不自覺的咽了一口唾沫。
“沒能收回來,還是收回的不順利?”
張達眉頭緊皺。
“淳熙七年,嶽家軍收複靖康之變後,大宋丟失所有國土,大軍,繼續北上,兵馬齊聚燕雲十六州以南……”
“但同一時間,原本多年來,一直全力支持嶽家軍北伐的朝廷,卻在這時,多了些彆的聲音。”
張達看著不遠處的村莊中,升騰的嫋嫋炊煙,聲音喑啞。
“當時,新皇,剛及弱冠之年,已經親政。”
“朝廷中,文臣,多為新皇黨派。”
“他們覺得,嶽家軍,多年北伐,導致國庫虧空,累國勞民。大宋,已無力再繼續支撐,北伐的軍費輜重。”
“而繼續北上,嶽家軍不僅要麵對金人本國大軍,還要麵對,西遼……”
“勝敗難定!”
“正值金國派使求和,文臣一黨,上奏,要求嶽帥撤軍,至於收複燕雲十六州,可等國力修複,再徐徐圖之……一位北上,若害得南方諸地,百姓困苦,甚至再出流寇,不值得……”
林玨眼角抽了抽……
這他娘的,這感覺,這清醒,怎麼和原本曆史裡,嶽飛打到朱仙鎮時的情形那麼像呢。
好不容易北渡黃河。
收複所有失地。
燕雲十六州,大宋中興,就在眼前。
偏偏這時候,又有那些隻會打嘴炮的儒狗,讓大軍回轉掉頭。
他們會打仗,還是嶽帥會打仗。
林玨咬著牙,差點直接痛罵出聲。
“那些儒生,讀書讀傻了?燕雲十六州,有多重要!他們都不曉得?”
“從遼西走廊,到燕北北部,到河西中北,再到隴東,隴西河西,河湟穀地,十六州,以山區為主,河穀為輔,是大夏,固有之地,更是中原王朝,麵對北方遊牧強敵時的關鍵攻守區!”
“既是防守時占儘地形優勢的可靠防線,又是進攻時從中原“低”地向北方“高”地出擊的地形跳板,掌握這一帶狀區域便能夠掌握抗衡北患的戰略主動權,無論是出擊行軍還是預警迎敵都能夠更省力、更從容一些。”
“除此之外,北方蠻夷,之所以能多次南下,不就是因為他們的土地,更容易產出良馬、培育騎手,一旦北方草原被某一個遊牧部落統一,便會形成一股強大的騎兵力量,去征服沒有什麼地形屏障保全的西域綠洲農業邦國與東北漁獵部落,以至於形成橫跨東西幾千裡的草原“帝國”。”
“相對於北方草原的強敵,中原地區無論是騎兵戰法——秦趙騎兵、良馬產出,都主要來自北方草原,騎兵對抗方麵多年來一直不占優勢,嶽帥費了多少心血,才練出一支背嵬軍!”
“能夠擁有一個足以緩衝騎兵軍團威力的北緣戰略帶,意味著什麼,那些儒生不知嗎?讓他們用自己那滿腦袋裝的狗糞的腦袋想一想,收回燕雲十六州,到底值不值得!”
林玨氣得太陽穴,暴起青筋。
他當時在臨安,還是殺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