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玨有些意外的看著一旁的張達。小聲開口。
“你不是說,北伐一事,兵馬糧草輜重,太過複雜,你研究不明白嗎!”
張達此刻一瞪眼。
“我倒是也不想明白。”
“但是那些朝堂裡的王八蛋,因為糧草,和嶽帥錙銖必較,我因為手指已斷,無法再上戰場,當一單純的無腦子的莽夫,不研究這些事,能行嗎?”
“不研究明白,能讓朝堂裡的那些王八蛋,支持我們北伐嗎?”
“朝廷裡,帶著烏紗帽的都有八百個心眼!烏紗官吏不做人,逼得莽夫學財權……”
嶽飛看了張達一眼。
無奈的笑笑。
“當時,官家,還是支持我們北伐的。”
“隻是朝中樞密使、三司使,對北伐,一直頗有意見!”
林玨在一旁,則摩挲著下巴。
“趙構,南下臨安之時,大夏經濟重心,其實尚未完成由北到南的轉移,北方地區在經濟上的活力和作用仍然很大。比如燕北地區,雖然由於戰爭,農業耕田,已不占優勢,但是在其他類型,仍有實力,桑蠶養絲織業、冶鐵業、製瓷業基礎仍在,徽宗年間號稱“衣被天下””
“另外當時大部分煤礦鐵礦和一些鹽礦也在北方,南渡之後,大宋的礦冶業、鑄錢業、煤鐵生產都遠不如之前,衰落嚴重,食鹽質量也因北方陷落、鹽產地減少而大為下降。”
“而金國占據北方後,由於管理粗陋,本族人口不足,利用不了這些條件,隻是白占地方;但大宋能收複失地,在北方地區陷落不過十餘年的條件下,要恢複經濟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說白了,在管理係統足夠成熟、當地資源也有價值的前提下,收稅的地盤肯定是越大越好。或者即便不能恢複,也能把戰線前推,減輕淮浙、天府等富庶之地的壓力!”
張達此刻一拍桌子。
“就是這麼個道理!”
“可是國家當年都那樣了,朝廷裡的那些江南鄉紳出身的文官,還藏私心!”
“你當年在臨安,就是殺得還不夠徹底……”
張達的聲音在此時一頓。
他眨巴了兩下眼睛,似是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立刻端起酒杯。
林玨挑了挑眉,咳嗽幾下。
連忙轉移話題。
“北伐之時的財政賬說明白了……”
“北方也已經收回來了,為何後來,還會起兵禍,義軍四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