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致登基三個月,朝堂上迎來了一次大的危機。邊關傳來消息,最近一段時間倉國和南國頻頻調動兵馬,倉國已經十萬大軍壓境,恐防兩國聯手出兵大楚。
大楚這幾年災禍不斷,楚洺和楚致爭奪皇位內耗,再加上這次的逼宮,實在消耗不起。
若是那兩個國家聯手,大楚危矣。
三個國家之間穩定了幾百年,大家的耐心都耗儘了。近幾十年來不停的相互試探,野心極大。要不是怕被人漁翁得利,早就亂了。
“皇上,倉國去年送去了一個和親公主到南國,南國也送了一位公主嫁到倉國,兩國交好。要是兩國商洽好同時出兵大楚,怕是抵不住兩國夾擊。”
三國的兵力本就差不多,最怕的就是兩國聯合。
“皇上,去年南國送來了一位和親公主,想來有誠意與大楚交好。如今南國皇帝找回一位兒子,不如趁此機會派人祝賀,與南國交好。”
“臣以為可以派一位和親公主與南國聯姻,不能給倉國機會。”
相對比倉國,朝臣更願意與南國交好。
南國與大楚國情文化都相似,當初是本就是同一個國家,不過末期皇帝昏庸無能朝臣腐敗,最後有人揭竿起義,打了幾十年。
雙方實在都消耗不起了,最後劃分為大楚和南國。
倉國原本就是虎視眈眈的蠻夷,那個時候的混亂少不了他們的推波助瀾。
後來有一位將領趁機瓜分了幾座城池,統一附近的幾十個部落,形成了如今的倉國。
倉國氣候條件差,物資緊缺,要不是當年糧草不夠,怕是已經吞並了南國和大楚。這幾百年來,倉國野心不斷,總是意圖挑起戰爭。
幸而南國和大楚默契的選擇聯合對抗倉國,才讓倉國不敢動,生怕對一個國家出擊後,後院起火。
沒想到倉國暗中跟南國交好,加上先帝和先太後糊塗,自己做的糊塗事往南國身上推,讓兩個國家關係更為緊張。
楚致眉頭緊鎖,對於大楚來說的確是危機,出使南國和親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隻是他的兩個皇姐三個皇妹已經大婚,除此外沒有適齡的和親公主。
楚洺逼宮謀反案牽扯了不少人,宗室內隻剩下楚新雅一個年紀合適的郡主。安南王那人不好得罪,若是不願的話,他不能強求。
唯有從朝中大臣的女兒中挑選出一位合適的人選,封為公主,和親南國。
朝堂上也有人提出了這個主意,為了人選爭論不休。
直到這個時候,有人提出讓雲裳和親南國,才停了眾朝臣的爭吵。
大殿內一下子安靜下來,互相對視一眼,仔細一琢磨,都覺得這個人選很好。
他們已經看出來了,皇上堅持讓雲裳進宮為後。但雲裳身份尷尬,無論她是雲家人還是謝家人,都不能進宮,皇上若是堅持一定會出問題。
要是讓她和親南國,不僅與南國交好,還解決了本國危機,真是一箭雙雕。
“臣附議。”
“臣附議。”
這還是楚致登基以來,朝臣第一次讚同同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