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遠..”
雲層之上,老劉兩口子目不轉睛地看著:
“老婆,他們倆馬上就要親上了,咱們回避一下吧。”
“嗐,真沒勁,阿遠和語語也真是的,這熒幕第一吻竟然留在了第400多章!”
“就是,誰知道這作者咋想的,要是再這樣水,我就出去錘他,真是的!”
……
京都,龍組總部。
劉鋼鐵一身白大褂在一個巨型聚變反應堆的實驗室中指導著一些科研人員。
在玻璃牆的外麵,華夏科學院總院院長許可費對二號首長描述著劉鋼鐵所做的一切。
“首長,您是科研人員出身,我相信接下來的一些話您理解起來應該不是很難。
劉鋼鐵教授是前華夏帝國理工學院的天才學生,他的背景資料您已經看過了,我就不再過多的贅述。
咱們麵前這個巨大的環形裝置,就是依靠劉教授的研究,製造出來的最新的實驗堆。
它完全摒棄了托卡馬克模型,采用了全新的設計思路,而且得益於劉教授在實驗材料上的突破,整個聚變堆能夠承受住難以想象的高溫。”
二號首長沒有太多的表情,隻是出神的看著這個巨大的裝置:
“可費,咱們是老朋友了,你說這個裝置真的就設計成功了嗎?我怎麼覺得像是在做夢一般?”
許可費也是無奈的點點頭:
“誰說不是呢,華科院核能物理研究所以及良鄉核物理研究所,每年那麼多經費,也隻是延長了聚變時間,還做不到能量的正輸出,沒想到劉教授憑借個人,依靠江州大學的科研經費就完善了聚變模型,還造出了可用的實驗堆芯,我真是有點無法理解。”
“可費,你我都是科研人,應該明白思路正確有時候比投入多少還要重要,當然我這不是否認其他研究人員的成果,他們多年的工作經驗,幾乎可以無縫的理解劉教授的工作,隻是核心數學模型那裡還必須仰仗劉教授。”
“嗯嗯,首長,是這個道理,不過令我最欽佩的地方並不是劉教授研究出來實用的聚變模型,而是他竟然把技術毫無保留的分享給了國家,自己不圖名不圖利,甚至公開論文都不發表,這不得不讓我想到了上個世紀的老科學家們的奉獻精神,讓我有種恍恍如隔世般的感覺。”
“劉教授能如此,那我們就更不能虧待他了,雖然這項技術目前是絕密,但是該給的還是要給的,對於人才,我們要不惜成本。
就像某個民營企業說的那樣,錢給夠了,不是人才也成為了人才了,我們一些領導的思路要跟上時代,領袖也說過,要想馬兒跑,就得給馬兒喂草,時代變了,我們的工作也要變,否則就跟不上了。”
“領導,昨天長白山和喀斯特基地來消息,‘大黑魚’已經接近完工,我們本來使用裂變+孫院士的反重力技術,現在有了更好的選擇。
聚變+反重力無疑是一種質的飛躍,基地負責人請示,是否將供能模塊改裝?還是等後續的再使用最先進的技術?”
二號首長看著閃著藍光的聚變堆,閉上眼睛思考了一下:
“如果要改動,工程量大嗎?”
“不小,但是可以接受,最關鍵的是反重力技術太耗能了,裂變堆隻能維持在近地軌道運行,並且按照設計,兩個月就要更換一次核材料。
如果用上聚變堆,僅僅是第一代的初級堆,保守估計,一百五十年不用更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