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卡裡門島,翟知秋的一個堂兄,早就帶人在岸邊迎接了。
卡裡門是個群島,有大小198個島嶼組成,麵積1524平方公裡,人口21萬。
其中,包括卡裡門島在內,有67個島嶼有人居住,其餘都是無人島。
整個卡裡門群島,幾乎全都是米南加保人,全都保持著母係部落傳統。
不僅如此,米南加保族也是蘇門答臘群島上最大的種族集團,人數約在200萬至500萬之間,雖是穆斯林,卻為母係社會。
傳統的家庭單位是公房,女頭目、她的姐妹、她們的女兒和女兒的小孩都住在那裡,幾座這樣的房子構成氏族,氏族內部不能通婚。
幾個氏族構成乃加裡,即量大的政治單位,其大小與村莊略同。米南加保人有大麵積耕作的梯田及菜園,種植水稻、煙草、樟樹以及水果和蔬菜。
更多的乃加裡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個部族,翟知秋的外婆便是其中一個部族的首領,我們姑且稱之為族長。
米南加保人在婚姻上實行男嫁女娶,氏族身份按母係算,財產由女性成員繼承,諸如稻田和房屋等財產,都是由家中的女兒所繼承的,而男性則被視為妻子家中的客人。
米南加保族人結婚時,新郎會遷往新娘的“娘家”,和她的家庭一起居住。
婚姻會給米南加保族的女人帶來社會和經濟上的優勢,年長的女性會掌管家族裡的一切。
作為一家之主和地主,她們負責仲裁和解決爭端,在調停夫妻矛盾和主持各種儀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男人們可以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並負責孩子的撫養費用,更多的男人,和我們國家的農村男人一樣,離開村莊去謀生,隻是偶爾才會回到故鄉。
米南加保的傳統建築稱作“米南加保的大屋”,由於正麵外形有些像高高翹起的牛角,也被人叫做“牛角屋頂大屋”。
這種大屋的屋頂結構,具有戲劇性的色彩,像極了彎彎的牛角,通常都有兩層或多層的結構,配有百葉窗,外牆壁和山牆上有大量彩繪花卉雕刻。
民間的建築分上下兩層,上層是住人的,下麵用作養牲口和堆放雜物,上層高出地麵約2米,有木梯相連,屋裡的柱子高至屋頂,用於支撐房頂的重量,和分割室內的空間。
米南加保的屋頂是牛角式的,兩麵對稱,按照習俗,有幾代人同屋居住,屋頂就有幾對木刻的牛角。
據說在14世紀的時候,當時還叫做帕加魯永族的米南加保人,遭到了強敵爪哇人的入侵,企圖用武力征服他們,奪走他們的土地。
由於印尼盛行鬥牛,為了避免傷亡,帕加魯永族提議雙方用鬥牛來決定勝負,勝者便能贏得這塊土地。
爪哇人認為自己的水牛凶猛善鬥,信心滿滿地答應了。
比賽開始後,爪哇人放出一頭體格健壯且好鬥的公牛,而帕加魯永族卻放出了一頭還沒斷奶的小牛,在它的兩隻角上各綁了一把利刀。
餓了一天的小牛以為對方是母牛,便瘋狂地往對方肚子下找奶吃。
而公牛見對方是小牛,也不屑對它動武。
最終,公牛被小牛的利刃,開膛破肚而死,帕加魯永族的巧計獲得了勝利,保全了家園。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帕加魯永族把名字改成米南加保族。
米南意為“勝利”,加保為“水牛”,合起來就是鬥牛勝利的意思。
由此,“牛角屋頂”的大屋就成了米南加保族獨有的建築風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