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李普生試探著對石壁發起了精神力攻擊,楊順則守在1旁,替他護法。
可是,這1次石壁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攻擊出去的精神力,碰到石壁之後,又悉數反彈了回來。
李普生又換了幾個位置,並加大了精神力攻擊的力度,可結果還是那樣,幾次試下來,他自己的識海,也被精神力的反彈撞擊得暈乎乎的。
這讓他很是疑惑,明明坎內拉是在這裡不見的,手電也掉在了這裡,怎麼就沒有1絲縫隙呢?
還有,魏冉也必定是在這裡不見的,外麵的峽穀他仔細搜索過,1點痕跡也沒有,且沒有任何的大型動物,之前艾琳娜也搜索了1整天,同樣什麼也沒發現。
楊順也用精神力試探了幾次,結果也是1樣,他的精神力還要遠在李普生之下,自然更試不出任何線索。
科伊桑部落的人聽說坎內拉就在這裡失蹤的,1個個都麵露驚恐和疑惑,倒是坎內拉的父親稍稍沉得住氣,在石壁上摳摸了很久,還是沒有任何發現。
後來,他又把自己的手指咬破,將血液塗抹在石壁上,還是沒有任何異樣。
看到這1幕,李普生和楊順對望了1眼,心中有了1樣的猜測:
部落的人已經確定,這裡就是當年他們祖先避難生活的遺跡了,如果當時的情景真如他們說得那樣神秘,再結合外麵石縫被結界掩飾,這個石壁顯然也是1個結界,也是他們的至高神設置的。
應該是那時候這間石室就被發現了,並經過他們的開鑿,才有了這間開鑿痕跡明顯的石室。
坎內拉之所以進入了石壁,很可能和她的血緣有關係,隻有魏冉怎麼也進去了,唯1的解釋就是,她手上戴著的那條金手鏈。
那條金手鏈是科伊桑部落聖物,是酋長才能佩戴的,也許正因為那條手鏈被什麼神奇的力量識彆了,這才把魏冉拉了進去。
至於坎內拉,要麼是血緣關係,要麼是她身上也有1件科伊桑的聖物,畢竟她是科伊桑的候任酋長,身上佩戴聖物是很有可能的。
於是,楊順便問了坎內拉的父親,這才知道,坎內拉身上,確實佩戴了1條,他們部落遠古傳下來的金項鏈。
坎內拉的父親聽他這麼問,也立即想到了,並立即派人趕回部落,去向老族長彙報,看能不能再請來1件聖物來試試。
隨後,部落的人在這間石室擺上了供品和香案,輪流跪拜,其他人則是撤到了外麵。
楊順電話向魏武做了彙報,魏武聽說了這些,判斷和他們基本1致,也覺得是那道石壁有古怪,可他現在也沒時間趕過來。
不過,如果真如他們判斷的那樣,魏冉是因為金手鏈的原因,進入石壁的,而且坎內拉也進去了,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隻是如何走出來,什麼時候走出來,卻不得而知。
想到這些,魏武也稍稍放了些心,並安排楊順立即趕回國,負責押送新的藥材來東非。
魏武經過幾天的研究,結合病人的體質、生態環境等等因素,終於找到了特效藥不特效的原因:
首先,非洲人的體質,與華人確實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僅5行之氣有較大的區彆,且他們近乎原始社會的生活條件,生食等飲食習慣,也讓他們對部分藥材有了少量抗體。
其次,這些病人在患病後,也經曆過很長時間的治療了,有去醫院進行西醫治療的,更多的,則是找本地的巫醫,用非洲本地的民族醫藥方法治療的。
而非洲的民族醫藥,藥方裡的成分十分複雜,有和中藥材類似的植物根莖果葉,也有昆蟲、動物血液或糞便,還有不少礦物質成分,這些對中藥的藥性都有1定的克製作用。
再就是非洲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飲食習慣,已經飲水中礦物質的區彆,對藥效都有1定的影響。
因此,魏武對藥方又進行了較大的改動,需要從國內再運進來不少藥材,配合特效藥1起使用。
而新的藥材運送過來,路途遙遠,考慮配方的保密,還有安全因素,必須要全程有人押送,還必須是境界高經驗豐富的人,非楊順莫屬。
現在,西方媒體和西醫界,都在巴巴地看中醫的笑話,不排除他們中的1部分人,會設法搞破壞。
1旦他們知道又從華國運送中藥材,有心人1定會有所動作,配方失竊還是次要的,萬1有人在藥材裡投毒,那就是重大事件了。
魏武雖然嗅覺逆天,但他也不敢保證,西方科技研製的1些生物製劑,他就百分百能夠分辨出來。
就說他從澳洲那條沉船上打撈的那些文件吧,後來經有關部門研究證實,文件上記錄的,都是抗戰時期,倭國在南陽地區各秘密基地,偷偷研製的生物武器方麵的數據。
據說,那些研究成果非常可怕,如果真的製造出來,將是人類的災難。
所以,魏武也不敢輕視西方的科技,這1趟運送藥材,必須慎之又慎,畢竟路途遙遠,即使是飛機運送,中途也要停機加油之類的的。
反正從目前來看,魏冉和坎內拉應該沒什麼危險,即使有危險也是沒辦法的事,總不能強行炸開那麵石壁吧?
就算真的要炸,科伊桑部落也不會同意,所以,目前能做的,隻能是等。
等特效藥的事情解決好之後,醫療隊這邊的壓力減輕了,魏武親自過來1趟,看能不能設法打開那麵石壁。
對這1點,魏武也沒太大信心,因為打開結界的唯1辦法,隻有精神力,而李普生的精神力並不比他差,既然李普生沒辦法,他來了估計也沒轍。
所以,現在能做的,隻能是派人守在這邊,等她們自己走出來。
魏武覺得,既然這裡是科伊桑祖輩的遺跡,應該不會傷害她們兩人,兩人身上都有科伊桑部落的重要信物呢。
於是,楊順吃過午飯就回去了,隻留下了李普生1個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