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政治、經濟和農業等,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朝廷的三省六部也都緊隨時代腳步,如今都已是特彆的正規。
現如今整個東乾軍事海港的工程,基本上都是工部獨立負責的。
大夏發展肯定伴隨著大量的土木工程,所以工部也成立很多工程隊,都是由工部直接招聘的。
這些人基本上就是長期任職在工部了。
若是未改革之前,這工匠都屬於徭役,基本上是連工錢都拿不到的。
但如今不同。
他們都是拿工錢的,而且工部給開的工錢還不低。
這就是葉洵一向倡導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葉洵一行四人走在工地中。
來來往往的工匠們都在忙碌著,臉頰上皆是噙著汗水,雖然有監工,但並沒有拿著鞭子的監工。
如今大夏官吏可是沒有隨意毆打大夏百姓的事情。
這樣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工地內的監工對於葉洵幾人視而不見。
雖然他們不知道葉洵幾人的身份,但平日裡前來視察的官吏太多了。
海港外麵是有正規軍把守的。
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意靠近的,這裡屬於軍事禁區。
所以能出現在這裡的人,全都是擁有通行證的人。
不遠處。
幾個工匠正在打樁。
葉洵幾人徑直走了過去。
打樁的工匠一共三個人,年歲大的估計要有五十多,剩餘兩人都是壯年漢子。
“幾位老鄉,你們來這裡多長時間了?”
葉洵走上前來,笑嗬嗬的問著。
見葉洵前來。
三個工匠索性坐在地上休息了起來,各自拿著水壺喝水。
他們對於葉洵幾人前來問詢,也是見怪不怪了。
“嗬嗬......”
年歲最大的老工匠笑了笑,“我們前年就來了,這一來就是兩年。”
說著,他回頭望了一眼,“不過這海港再有一個來月也就建造完成了,幾位大人一看就是前來視察學習的吧?”
葉洵一滯,隨後笑著點頭,“沒錯,我們是奉命前來學習,你們是朝廷臨時雇工的,還是工部工程隊的人?”
老工匠將水壺擰上,笑道:“我們是前年臨時雇傭的,不過去年我們已經入了工部的工匠籍,算是正式工匠了。”
若是以往,百姓入了工匠籍就跟入了賤籍是差不了多少的。
因為士農工商,工匠的地位隻比商人的地位高一點。
但如今不同了,如今入了工部工匠籍,那就等於有了穩定的收益。
所以如今的工匠都是削尖了腦袋往裡進。
葉洵點點頭,又問道:“那你們的工錢給的足不足?有沒有拖欠工錢的現象?”
老工匠道:“當然沒有,如今的朝廷可不像以前哩,以前的朝廷是處處為難百姓,處處跟百姓們作對。但如今可不同了,那是處處為百姓們著想,我們的工錢是一個月三兩白銀,而且沒有任何的拖欠,吃住都在這裡,錢都能攢下。”
聽聞此話。
俞風不禁眉頭一凝。
三兩白銀?
這工錢都跟大俞縣令的俸祿差不多了。
俞風實在沒想到,大夏一個普通工匠的工錢,竟跟大俞縣令是一個級彆的。
俞風看向老工匠,忍不住問道:“這位大爺,您不是看我們前來視察便故意多說的吧?不是這裡麵的官吏提前交代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