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射在碧藍的天空,數架飛機猶如雄鷹展翅,飛翔在雲端。其中,日軍的飛機戰隊速度快,機動性強,裝備了先進的機槍和轟炸裝置。
與他們對峙的國軍飛機戰隊也是同樣出色,國軍駕駛的是美國寇蒂斯h16型飛機,是一種四座雙發雙翼水上轟炸機,由敢於冒險的“美國”飛船發展而來,在中國綽號“大鴨婆”。
這種美國因為“長沙會戰”的大勝利,剛剛支援東亞抗日戰場的飛機裝備有兩架12.7毫米機槍,右翼掛彈架最大可攜帶295乾克炸彈,威力可見一斑,這也是老蔣不到關鍵時刻根本不舍得派出的“底牌“之一。
“立刻攻擊,擊落支那人的飛機!”
在總部的指揮下,二十四架日軍飛機分成了三個梯隊部署,位於底層的轟炸機群負責進行作戰任務,中間的戰鬥機組進行緊密的支援任務,並在頂部的是負責掩護的戰鬥機組,凶殘地衝向遠處國軍機群。
國軍的空軍隊長也是個實打實的精銳,他很快就判斷出了日軍的意圖,並派出六架飛機在雲層的掩護下悄悄接近日軍的飛機群,也許日本人太自信了,以至於沒有察覺到國軍飛機的到來。
國軍的飛機數量和日軍對比是處於劣勢的,無法正麵對抗,於是國軍飛機便躲在雲層中,先讓日軍得掩護飛機通過,任何試圖抓住轟炸機機尾並將其切斷。
當日軍機群呼嘯而過時,八架轟炸機像大尾巴一樣尾隨其後,信心滿滿的日軍飛行員眼裡隻有對麵的國軍飛機,那在他們眼裡根本就是唾手可得的獵物,根本沒有注意到國軍飛機躺在厚重的雲層之中。
“攻擊!”
六架國軍飛機突然向日軍轟炸機群俯衝而下,同時前方作為誘餌的國軍飛機也猛地加速飛向日軍機群,高射機槍和炮彈噴出火舌,炸裂的彈片和子彈高速旋轉著射向目標,咆哮著要把日軍的轟炸機群撕碎。
日軍機群頓時有些慌亂起來,趕忙四散開來躲避密集的槍林彈雨,其中兩架日軍轟炸機被炮彈直接擊中,黑煙裹挾著烈火直衝雲霄,劇烈的衝擊波讓巨大的飛機晃晃悠悠,很快就栽倒向地麵炸成了一團火球。
兩支空軍猶如蒼鷹般在空中相撞,展開了激烈的機槍對壘,天空中到處都是炮火,到處都是飛機,雙方的飛機在天空中翻滾、俯衝,密集的子彈在天空中劃過,留下一道道閃耀的軌跡,炮火交織成一片火網,日機的炮火在國軍的飛機旁邊掠過,險象環生。
國軍的空軍隊長緊緊咬住了一架日軍轟炸機,他的飛行和戰鬥技巧都非常精湛,他在空中冷靜地和日機周旋了一段時間,找準攻擊角度瞄準並扣動扳機,幾乎瞬間,日機立即冒著黑煙墜入地麵,變成了熊熊燃燒的殘骸碎片。
與此同時,中日的兩支海軍之間的混戰也在激烈地進行著,日本在長江一線的海軍幾乎傾巢出動,企圖將中國新生的海軍一舉殲滅。
國軍指揮官是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陳季良曾經在接到命令並接受了“宇治”號等一批大型軍艦之後,心潮澎湃,麵對海軍全體將士,說道:
“軍人當忠於職守,勇於從戰,以身報國。在陸地戰場,人人要有馬革裹屍的雄心,在海上戰場,人人要有魚腹葬身的壯誌,不管戰場環境如何險惡,人人都要殺敵致果,堅持用最後的一發炮彈或一顆魚雷,換取敵人的相當代價。”
此時此刻,日軍先是出動飛機臨江上空偵察,企圖炸開水上通道,不料卻被早有準備的國軍用高射機槍瞄準,密集的子彈擊中了一架日機的機翼,瞬間冒起滾滾濃煙,隻能緊急返航。
這時候,早已蓄勢待發的國軍魚雷艇猛地出動,它們靈活地在水中穿梭,魚雷如同雨點般密集地射出,水花四濺,日軍艦隊反應過來後也迅速開火反擊,試圖擊沉這些魚雷艇。
但魚雷艇憑借著速度和靈活的機動能力,很快就有一些成功突破了防線,一艘艘日軍的小型艦艇被炸沉,江麵上泛起巨大的水浪。
“反擊!全力反擊!轟炸機出動!殺死這些支那人,殺嘰嘰!”日軍指揮官發出憤怒的喊叫。
一架架轟炸機從日軍軍艦上騰空而起,向著國軍艦隊發起攻擊,對麵國軍的防空火力迅速開火,“宇治”號上的三門120毫米高角炮,兩座96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以及兩挺7,7毫米高射機槍頓時火力全開,構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防空火力網。
一頓掃射之下,本來想要低空飛來掃射的日軍戰機當即拉高。“宇治”號一頓火力傾瀉,短時間內,發射了120毫米炮彈三十多發,高射機槍子彈五百多發,直打得十幾架日軍飛機迅速散開,不敢再輕易靠近。
“宇治“號機動地避開了日軍飛機的數顆炮彈,同時高射機槍和火炮毫也瞄準空中的飛機,炮彈呼嘯而出,劃破天空,直撲向成群的日軍轟炸機,一顆炮彈直接擊中了日機的駕駛艙,飛機當空炸成了一朵黑紅的煙花。
這個時候的中國海軍也有了空軍的協助,“宇治”號上也當即飛起十幾架飛機,氣勢洶洶地衝向日軍機群,不過幾分鐘,就有一架九六式轟炸機被擊中,冒著黑紅的火焰栽進了滾滾的江水之中。
緊接著,又有一艘日軍內河炮艇被魚雷擊中動力艙,隨著一聲巨響,巨大的衝擊波還導致了鍋爐發生爆炸,濃煙與烈火瞬間吞噬炮艇,軍艦上的日軍士兵幾乎全軍覆沒。
三艘國軍驅逐艦對一艘日軍炮艇展開圍攻,激戰過程中一枚炮彈擊中了日軍的甲板,一塊飛濺的彈片正好擊中了艦上日軍指揮官的腦袋,小鬼子當場死亡。
除了空中和江麵上的硝煙彌漫,地麵戰爭同樣在激烈地進行。中日兩軍在城牆和戰壕之間展開了一場場生死之戰,炮火和子彈在空中交織成一道道火網,士兵們在戰場上穿梭,進行著殊死的搏鬥。
國軍士兵展現出驚人的勇氣和無畏,迅速占據了優勢。他們用重炮轟擊城牆,摧毀了日軍的防禦工事,用火炮和日軍的炮兵對壘,他們不斷地發起進攻,不斷地嘗試突破日軍的防線。
國軍集結了四個戰區,接近五六十萬的大軍,在英美的支援下,得到了上百架飛機大炮的增援,在武漢和武昌一線發起了猛烈地反攻。
薛嶽、陳誠和湯恩伯部同時發起攻勢,三百門大炮齊轟日軍陣地,當麵迎戰國軍的日軍部隊因對敵人發動大規模全麵進攻的準備不足,隻守了幾個小時,即放棄通城縣的防線,後撤到第二線陣地。
但日軍的新防線當天下午又被突破,無力繼續抵抗,隻能轉移到大幕山。國軍重演第一次長沙會戰成功戰術,由海軍護衛一部穿越洞庭湖,在位於長江南岸的赤壁市強行登陸,以圖腰襲、夾擊日軍,策應主力的正麵攻勢。
而日軍沒有吸引上次會戰的教訓,這讓國軍的進攻異常順利,第二日中午,國軍的海軍部隊便抵達長江南岸各要點,開始全麵強渡,速度最快的湯恩伯已有一部在上午即登陸赤壁市,並將駐守的日軍全部打退
國軍隻用三天就完全突破了防線,攻抵通往武昌的門戶嘉魚縣,日軍一時驚慌失措,急令一一六師團在長江武昌段南岸設防阻擊,命令第三師團漢江南岸“銜敵後側,攻擊前進”,以遲滯敵人進軍速度。
不過,該命令下達時就被國軍截獲並破譯了,湯恩伯立即將這一情報彙報給了老蔣邀功,並針對日軍的新部署,決定放棄原定將主力用於武昌方麵的作戰方案,改為在日軍第一一六師團的更東側實行反包圍。
國軍隨即展開圍殲,向日軍主陣地下武昌,獅形山,興隆山猛攻,經過一天的激戰,日軍雖然頑強抵抗,但迫於國軍火力猛,情報準,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困境。
麵對國軍的猛烈進攻,日軍很快便呈軍心渙散之勢,國軍突入武昌後,潰敗的日軍部隊急忙退往武漢,武漢的日軍聞訊,也紛紛部署著撤退,因為在這個時候,南昌一帶也被國軍另一主力強勢收複了。
武漢反攻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為了鼓舞士氣,老蔣都親自來到武昌視察,同時他們也接到了六安城被林一凡收複了的消息,頓時又是一片歡呼沸騰。
老蔣高興極了,對著薛嶽和陳誠二人連連誇讚林一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