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日軍惶惶不安的時候,林一凡並沒有來武漢,而是帶著大軍圍住了安慶城,在消滅了日軍的合肥援兵之後。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日軍如同驚弓之鳥一樣,不敢再胡亂行動了。
而武漢、南昌等地的國軍則是士氣高漲,發動起了越來越激烈的攻勢,薛嶽很快就準備向駐守九江的日軍新一零六師發起猛攻,戰鬥開始後,敵我雙方爆發了一場激戰。
與此同時,日軍士兵不僅負隅頑抗,還製定了繞過薛嶽帶領的軍隊轉而從廬山出動的作戰計劃,以便能偷襲南武鐵路,日軍本以為中國人根本不會想到自己的戰略,馬上就可以奇襲成功。
但薛嶽作為對日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早就預判到了日軍的計劃,所以他在日軍還沒有出動前,就提前設好了埋伏,等著敵人鑽入圈套。
與此同時,日軍高層也收到了日本空軍傳回來的情報,這讓日方高層緊緊地捏了一把汗,原來在上空一直偵查中國軍隊動向的偵察機所拍攝的照片中已經顯示,再次重新組建的一零六師早已進入了國軍的伏擊圈內。
日軍高層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緊急聯係一零六師撤退,可日軍早就進入了國軍的攻擊範圍,已經被圍困於此。為了救援一零六師,日方隻能派遣二十七師火速救援,而這支日軍在救援的途中很快就遇到了中國士兵的埋伏,根本無法按照預定的計劃幫助被圍困的日軍。
與此同時,日軍的這支新組建的部隊內部也出了問題,他們在一片混亂中無法找到正確的行進路線,想要救援一零六師的計劃就此破滅。
不僅如此,二十七師的負責人在遇到重重打擊後,準備先保住自己部隊的力量,從而無暇顧及已經危在旦夕的一零六師,沒有完成救援就匆匆忙忙的撤退逃跑了。
日軍高層又不得不急忙派出空中力量,將二百個指揮官空投於被圍日軍的上方,為的就是這些人能夠指揮日軍士兵們突出重圍,可日軍高層怎麼也想不到,國軍早就提前洞察到他們的計劃,就在這些指揮官剛剛降落後,國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他們一一擊殺。
除此之外,日方為了給被圍的日軍提供補給,還特意通過飛機投放了大量的補給,而這些物資最終也被國軍截獲,可以說此時的一零六師已經難逃一劫。
在之後的激戰中,國軍不斷給日軍造成了重創,而薛嶽眼看日軍的力量幾乎要被耗儘,他當即下令士兵一邊強烈猛攻一邊收縮包圍圈,準備給予一零六師最後的致命一擊,讓這支日軍部隊的番號,徹底消失在。
激戰過後,被圍困的日軍已經零零散散地在附近的三個村莊中苟延殘喘,但由於當地地形非常狹小,國軍和日軍又展開了一整天的白刃戰,終於將日軍圍殲到隻剩下最後兩百人左右。
日方高層為了對一零六師實施救援,突然通過空中力量掩護日軍剩下的殘兵敗將逃走,其中倉皇逃竄的人員還有一零六師師長。
與此同時,南昌方麵的日軍處境也越來越艱難了,羅卓英兵分三路向南昌進發,東線佯攻南昌東麵的吳城,西線襲擾南昌西麵的武寧,掩護中路的正麵戰場,強度修河直取南昌。
國軍一改往日形象,一上來就氣勢洶洶地使用數十門大炮進行轟炸,這些都是美國人秘密投送的武器支援,同時還有重慶兵工廠製造出來的小炮。
日軍在上次南昌意外失守之後,便在在修河沿岸綿延400公裡布置了防線。不過,因為是緊急布置的,都隻是一些沒有深度隻有長度的防線,國軍隨便打掉一個點,便會輕易撕開一個缺口,如果無法及時修補,很容易被分割成一段一段,最後變成一條僵蛇。
然後就是南昌城的布防,日軍將重兵分布於外圍,南昌城內僅有一個保安團的偽軍和一個聯隊駐防,雖然日軍大本營在國軍兵臨之後立刻抽調一個旅團支援南昌,但也被接到情報的羅卓英,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在半路截殺,雖然沒有像林一凡一樣幾乎全殲日軍援兵,但也讓他們死傷慘重。
羅卓英命令十一師和新海軍一部向吳城進軍,先是進行長達兩個小時的重炮轟擊,緊接著,出動三十艘艦艇和十幾艘登陸艇在距永修東北方約30公裡的吳城附近登陸,駐守在此的日軍部隊在炮轟中傷亡嚴重,很快就節節敗退。
七十四軍兩個旅趁大霧摸上武寧的日軍陣地,和日軍展開短兵相接的肉搏戰,日軍無法出動飛機投彈轟炸,加之戰車並經公路早已經北國軍破壞掉,幾乎切斷了日軍的增援和補給線,很快武寧便被國軍收複了。
從南昌以北中路戰線實施進攻的正麵戰場,羅卓英以兩個師組成的主力進攻部隊,攜一百多門重炮,很快突破了鳳棲山,日軍緊急派出裝甲車應戰。
然而,國軍士兵毫不畏懼,他們抱著捆綁在一起的手榴彈,塞進日軍戰車的履帶中,炸毀了前頭的坦克,剩下的日軍坦克裝甲車在重炮的威脅下,也都慌忙撤退了。
這個時候,華東戰場的情況已經引起了日本中國派遣軍總部的注意,總司令官畑俊六震怒,阿南惟幾如果不是重任在身,又情況危急,恐怕已經被撤職了。
如今的日軍大本營已經慌張起來了,一邊是安慶,一邊是武漢,一邊是南昌,哪座都是難以舍棄的樞紐城市,派遣軍總部急得焦頭爛額,甚至有人想要從關外抽調關東軍支援。
要知道,關東軍可是日本陸軍的精銳主力和戰略預備隊,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有“日軍之花”之稱。
關東軍也就是日本陸軍駐紮在東北的軍隊,其主要任務是維護日本在東北地區的利益和實現對中國的控製,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共約一百二十萬人。
關東軍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侵占中國東北地區,為了有效控製已侵占的領土,日本決定建立一個專門的軍事組織。
於是,關東軍於1931年正式成立,總部設在中國東北的長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關東軍逐漸擴大了對東北地區的控製力。
“九一八事變”之後,他們將東北地區改為偽滿洲國,並逐漸削弱中國的主權,加強對中國東北經濟、政治和軍事的控製,推行了一係列殘酷的統治政策。
首先,他們將東北地區定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大量的資源被掠奪和運往日本。其次,關東軍通過推行宣傳教育活動,試圖迫使東北人民接受日本的統治和文化準則,對當地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在政治方麵,關東軍通過建立偽滿洲國,扶植和支持一些傀儡政權,鎮壓任何潛在的反抗力量,嚴重壓迫了東北地區的民眾,建立了一個完全服從於日本的政府體係。
而實力如此強悍的關東軍一直以來駐守東北,沒有大規模全建製的南下,首先是因為日軍當中一直都是存在著“北上”的想法的,企圖去占據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
在蘇德戰場極其危機的時候,斯大林都沒有選擇抽調蘇聯遠東軍區的兵力,反而還增兵遠東,便是因為擔心駐紮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會突然北上,跟德國一起夾擊蘇聯。
這樣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日本的狼子野心是有目共睹的,一直存有趁機進攻蘇聯,占據西伯利亞的計劃。一九三九年五月,日本所挑起的“諾門坎戰役”,其中未必沒有日本關東軍向蘇聯試探的因素。
其次,日軍為了維持占領東北三省,那資源豐富且工業發達的殖民地。東北三省屬於世界上少有的黑土地之一,那裡不僅資源豐富,而且還是東北亞地區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跟資源匱乏,且處於海島地域狹小的日本本土比起來,東北有著非常多的優勢。所以,日本為了將這塊他們最理想的殖民地牢牢占據,便一直都將其最精銳的關東軍駐紮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