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凡看著四門九九式一百五十毫米重型火炮往合肥城城頭轟了整整三十多炮之後,才領著主力大軍分批撤離。
而合肥城城內的日軍軍官和士兵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國軍大隊人馬浩浩蕩蕩而來,示威結束之後,又浩浩蕩蕩地離開。
他們並不敢派兵出城偷襲,畢竟林一凡如此詭計多端,很難說沒有埋伏等著他們,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圈套。而對方之前居然在五日之內攻下了安慶,現在帶來示威的,又不足萬人,這實在是太可疑了!
合肥城內的各級日軍軍官們一番商議和腦補之後,都得出了一個近乎統一的結論——林一凡的大軍絕不可能那麼少,這絕對是故意的,就為了騙他們出去偷襲。
而有了這個堪稱明智的解釋之後,所有人都有了台階下。畢竟,這樣就不算是畏敵不前了。
如果最後真的發現了國軍埋伏有兵馬,那自然是皆大歡喜,說明林一凡太狡猾了,但還好被皇軍發現了。
若是沒有發現,那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絕對還是林一凡太狡猾了,藏得太嚴實,就是為了引誘皇軍上當,軍報還不會寫嗎?還不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不過,他們這就是瞎操心了,林一凡一個這麼靠譜認真的人,怎麼會沒想到要虛張聲勢?國軍主力大軍往回撤之後,便在路上散開了不少兵馬,假裝成了伏擊的大軍。
隔著一條大江,距離又那麼遠,合肥周邊山高林密,城頭上的日軍就算是用望遠鏡,也根本看不清國軍到底埋伏了多少兵馬。
畢竟,在他們看來,這麼好的機會,林一凡怎麼可能不把握好?
且說,在兩年多前,國民政府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的台兒莊戰役,給日軍精銳磯穀、板垣2師團以殲滅性打擊的同時,日軍第6師團板井支隊從蕪湖出發,先後攻占和縣、含山、巢縣和合肥東南的夏閣鎮,隨即沿淮南鐵路和巢湖水路急進,企圖奪取合肥。
國民政府軍隊為“確保淮南要地,阻止日軍北進”,以第26集團軍第10軍第41師、第48師於4月25、26兩日奉命由河南商城、湖北英山向合肥集結。
合肥城防工事曾由國民革命軍第21集團軍耗資約20萬元經營半年之久,頗為牢靠,且有完整堅固的城牆可依托。
但日軍集中炮火,還有六架飛機支援,國軍雖然企圖挫敗敵攻勢。但因敵機轟炸,步騎猛衝,守城部隊傷亡慘重,最終失去了成為的工事。
同時,又因為日軍銜尾緊追,守軍撤退時組織不力,潰不成軍,一部分日軍乘機由德勝門衝入城內。由於守軍主力全部置於城外陣地,城內兵力空虛,城內又有漢奸內應,合肥城很快失去控製。
隨著城內26集團軍司令徐源泉指揮部被日軍炸毀,其自退北門力圖收容散兵反攻,城內的國軍幾乎失去了指揮,最終因城外各部腹背受敵,軍心動搖,指揮聯絡失靈,難以組織有力行動,守軍不得不向城西、城北方向全線潰退,合肥失陷。
但現在,隨著林一凡等人開始組織兵馬反擊,合肥被收複,回到中國的手中,已經是指日可待。
這個時候,林一凡已經帶著手下的特戰隊回到了安慶,粵東等地已經全權交給了薛嶽來作戰,老蔣自然是對他又進行了一番特彆嘉獎,還給他升了軍銜。
回到眼前,趁著主力大軍在外麵虛張聲勢,各部兵馬還需要比較長一段時間才能撤回的時機,林一凡也在安慶城外的臨時指揮部之內召開了一個簡單的軍議。
一方麵,是他還要和薛嶽和白崇禧那邊確定廣州城未來一段時間的部署,另一方麵,則是他管轄的大彆山東麵戰局,還有重慶中央參謀部要試點建立分支的問題。
“廣州有兩條通路過山,可以隨時襲擾粵東多地,海路也能一路北上襲擾粵北,閩南諸縣,安藤利吉不可能坐視不管,鬼子也必然會有所行動。因此大多數時候,白崇禧那邊都能依者坐鎮廣州,指揮大軍應對,並適時反擊。
廣州距離粵東各地畢竟還是有幾百裡的距離,和安慶,武漢,重慶等地就更不用說了,若是事事需要彙報向參謀總部請示,必然會貽誤軍機。所以,我想要在廣州也設一個隸屬於參謀總部的參謀部,協助白長官指揮大軍作戰,擬定應急作戰方案。
駐守廣州的部隊調動,隻需要白長官和參謀長兩人同意,便可先行動,後上報。若是平時廣州的軍令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分歧,則以你這個參謀長為準。”
林一凡對手下的一個參謀說道,他需要給參謀部更多曆練和發揮的機會,在這幾場反攻戰中,他也培養了不少的參謀人才。
這個參謀記錄下來這些部署之後,會再和林一凡討論確定,然後通過電報發給薛嶽和白崇禧那邊。
“總長給了我這個機會,我必定不辜負總長的厚望!”參謀劉德旺驚喜萬分,趕緊信誓旦旦地接下了任務。
“就是......不知道總長打算如何安排,若是在廣州中設置參謀部,是輪換的,還是常駐的,又或者是兩者相結合,是否一次要多派幾個參謀,借著前線的機會多積累一些實戰推演的經驗。”
“自然是常駐的,而且是固定的,派到廣州城的參謀長若是想要調離,必須要有參謀總部的調令。參謀部在這幾次反攻戰中發揮的作用,大夥是有目共睹的。”劉長風接過話茬替自家隊長回答道。
這是林一凡和薛嶽、劉長風等人反複商議之後得出的決定,在各軍,甚至在重要戰區的各級,也設立參謀部,進而提升全軍的戰略戰術水平,也是林一凡一開始便已經有的計劃。
當然,作為全軍大腦的參謀總部,也同樣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雖然這個時代的軍事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但參謀總部必須進行職能的進一步細分,而不是一個總長帶著幾個參謀,幾個參謀再帶著幾個助理參謀這樣的原始形式。
要知道,工廠流水線裡麵專業的分工可以提升生產力,參謀部裡麵的專業分工同樣也可以提升參謀們的業務水平。
“在各地設立參謀總部的分支之後,我打算在參謀總部內設立四個相互獨立的事務處。
一個是戰略戰術處,負責的就是當前參謀部的工作,推演局勢,研究戰例,提升戰略戰術水平,並負責製定每一次大戰的作戰具體戰略戰術和全軍發展的整體戰略;
一個是火炮戰術處,負責的是研究各類型火炮的使用和炮兵的組織,炮兵,裝甲兵,步兵的配合作戰。戰術的進步和武器的改良是相鋪相成的,我希望參謀部能超前一步。
一個是沙盤作戰演習處,負責是地圖的測繪,沙盤作戰推演的研究,以及另外一些鋪助大軍作戰和參謀部前兩個事務處運行的基本工具性事務。
最後一個則是參謀教務處,負責的是參謀的培養,同時負責發掘優秀的參謀人才,並組織起各種教材的編寫。”
林一凡一口氣說完了自己的參謀總部升級和推廣計劃。
當然,林一凡此前已經跟薛嶽等人都商討過了,也問過了他們的態度,但並不需要征求他們的意見。正如劉長風剛剛所說的——參謀部在近兩次大戰中發揮的作用,就是最好的,毋庸辯駁的理由,他希望能在軍中真正實現流水線式的高效培養軍官和高素質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