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皓月當空。
雲盧城。
王宮,客房。
葉洵坐在桌案前喝著茶,看著前線奏報。
打仗的日子每日都非常忙碌。
即便葉洵已經將大部分權力下放。
但需要他親自決定的事,依然不少。
大夏聯軍先鋒軍已經出發。
葉洵一行人準備在雲盧城休整最後一晚,便兵發潼江與羽化塵決一死戰。..
葉洵估摸著,潼江一戰,將會是嶺南之戰最為關鍵的一戰,打完這一仗,嶺南大局基本上就定了。
其實,現在差不多大局就已經定了。
葉洵和大夏聯軍在嶺南已是聲名鵲起,百姓們都期盼著加入大夏,成為大夏子民。
主要是大夏的國策真的好。
每到一地,大夏聯軍絕不拿百姓一針一線,而且還要開倉放糧,分房分錢分地。
嶺南百姓需要什麼,葉洵就給什麼。
他在嶺南的民心,一日高過一日。
葉洵正看著奏報。
禦乘風從外麵走了進來,身邊還跟著一個身材瘦弱的十五六歲男孩,雖然年齡不大,但那一雙澄澈的眼睛,卻好似飽經風霜。
“什麼情況?”
葉洵打量著男孩,又抬頭看向禦乘風。
禦乘風自顧自坐到桌案前,“姐夫,我給你找了一個人才過來,這娃娃可了不得......”
他說著,就將當時在鎖龍關內,遇見男娃的事情說了一遍。
這男娃就是當時禦乘風在鎖龍關,救下的那個孩子。
當時戰鬥激烈,禦乘風也顧不得他一個。
後來戰鬥結束後,他再尋找時,已找不到這個孩子。
禦乘風感覺這孩子不錯,是個好孩子,便在臨走時,交代駐城官吏幫忙尋找。
前幾日這孩子被找到,而且還是個遺孤,便被送到了雲盧城,交到禦乘風手中。
禦乘風雖然平日裡有些不靠譜,但他還是比較惜才的。
他知道葉洵同樣惜才,比他還要再上。
所以他就將這孩子帶了過來。
聽著禦乘風的話。
葉洵點點頭,目光落到男孩身上,“你叫什麼名字?”
男孩倒是沒有任何怯懦,眼眸堅定,“我叫巴富。”
經受了晉國這麼長時間的壓迫。
在他奮起反抗的那一刻,可能就已不知道什麼叫怯懦。
葉洵再次點頭,“你可知道本宮是誰?”
“知道。”
男孩脫口而出,麵帶堅毅,“您是大夏洵太子,是我嶺南的恩人,是您帶領大夏聯軍前來嶺南,解救被晉軍壓迫的無辜百姓的。”
“我爹娘就是死在晉軍手中的,我知道晉軍有多殘暴,所以我也知道洵太子對嶺南百姓有多仁義。”
雖然他隻有十五六歲。
但身處嶺南這樣的亂世,又是個遺孤,所以他對世間一切,看的比同齡人要通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