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不要財物也不入城?”
“當真不要財物也不入城。”
常尊立刻高興起來。
“不愧是大儒弟子!劉君果然高風亮節!大漢有劉君,真乃國家之福分,天下之幸事,我對劉君的敬仰真是……”
沒看出來,這家夥還是個話癆。
不過真要說起來,吉祥話又不要花錢,儘管說就是了。
劉備沒多少功夫招呼他,便告訴常尊後麵還有大軍,之後還需要以列人縣城作為大軍的糧食轉運地,要他動員城內居民做一些準備。
這就好辦了,對他來說,隻要這些全副武裝的大頭兵不入城不搶錢,不給他的仕途蒙上一層陰影,啥都好辦。
劉備沒有多做停留,給軍隊吃個飯,上個廁所休息一下,就宣布繼續進軍了。
進軍的路上,性格上頗有些大大咧咧的董璜湊了過來,大膽地向劉備提問。
“司馬,這行軍打仗,給士兵們要兩個錢是激勵士氣的最好方式,沒有錢拿在手裡,士兵的士氣就不能得到振奮,士氣不振奮,遇到敵人的時候也不會出力,這仗又怎麼打得贏呢?”
劉備瞧了瞧董璜,便知道他所說的大抵就是涼州兵行軍打仗的基本方式了,或者說,也是這個時代任何一支“強軍”行軍打仗的方式。
給錢,大量的給錢,儘可能的給錢,給到士兵自己都覺得不出力不好意思的地步。
這年頭行軍打仗也不能指望大頭兵們有什麼為國為民保家衛國的覺悟,這是不可能的。
以郡為國的政治態勢下,不是同一個郡出身的士兵都不拿你當自己人,離開自己的郡就可以為所欲為,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隻覺得稀鬆平常。
更有甚者,雒陽朝廷財政匱乏的時候,出兵征討地方性質的叛亂就不給招募來的軍隊軍餉,直接默許他們在勝利之後可以儘情的燒殺搶掠,三五日不封刀的那種,以此代替軍餉。
行徑可以說是非常惡劣了。
經年累月下來,拿刀的士兵在正常庶民眼裡就是索命的惡鬼,連地方官員見了都頭大如鬥,不知如何妥善安置,能夠妥善處理好過境軍隊問題的官員都是有本事的官員,得在史書上記一筆的那種。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很複雜,很多,小打小鬨解決不了,東拚西湊喊口號也沒用,在條件不充分的時候,劉備也沒想著怎麼改變。
他隻是在出發前和自己的部下約定,錢給夠,戰利品給夠,絕不讓伱們吃虧,絕不讓你們拿不到賣命錢,以我大儒弟子劉玄德的名聲做保證。
如若食言,天打雷劈。
然後,我隻有一個要求。
我不準你們殺人的時候,你們一個人都不準殺。
妄殺人者,償命!
這個約定劉備也告訴了董璜。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