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重生,想要重構整個學派的組成,條件很苛刻。
不單單需要時間,更要求他們必須摒棄陳舊腐朽的門戶之見、血脈之見,拿出部分實實在在的資源,像袁氏接納董卓、古文學派接納盧植和劉備這對幽州師徒一樣,在吸納古文學派精英的同時,也要接納關西將門和江東武將的加盟。
但是這個想法在今文學派內部尚未形成統一共識。
目前來看,隻有弘農楊氏在楊賜、楊彪父子的帶領下持這樣開放的看法,而大部分人還是抱著過去的陳舊思想。
其實也不算是什麼陳舊思想,主要還是利益相關。
開放門禁接納外人,就意味著要讓出利益,讓出原本屬於今文學派各大家族的利益給外人,好讓外人給學派效力。
本來是屬於自己人的官職,現在要交給外人。
自然會有人不爽。
自古以來利益之爭就是血淋淋、要死要活的。
接納?
當然可以。
但是重要的問題在於誰接納,誰讓出利益。
我不接納,我也就不會讓出利益。
大部分今文學派的成員們都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經曆漢羌戰爭和涼州三明事件之後,今文學派對邊地武人尤其是涼州人那是極端的厭惡,連帶著對關西人也沒什麼好感,進而對整個邊地武人團體都沒什麼好感。
除了汝南袁氏這個靈活家族上躥下跳各種擦邊之外,整個今文學派都顯得相當保守,隻搞自己的小圈子,搞內循環,拒絕古文學派式的外循環。
當然,楊氏過去也是一樣的保守。
現在當他們想要做出改變的時候,才發現身邊的盟友們太過於保守了,應該做出改變的時候一個個都死死抱著過去的規則,死不願意放開,生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一丁點的損害。
弘農楊氏現在已經是三世三公,勢力很大,但是到底也就是一個家族的勢力,一個家族的勢力又能勻出多少政治資源給關西將門和江東武將呢?
一家帶兩個勢力集團?
全讓出去了,自家人怎麼辦?
自家還有那麼多門生、故吏盼望著政治資源如久旱盼甘霖,你倒好,自家人不照顧,先去照顧外人,信不信自家人揭竿而起奪了你的鳥位?
所以當光和七年九月份這首民謠傳遍雒陽並且在一定意義上引起了關西人和江東人的不滿之後,今文學派便處在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
他們出了第一招,卻遲遲打不出第二招,起不到效果。
政治進攻往往都得是組合拳,就好似閃電五連鞭,一鞭接著一鞭,要在極快的情況下把對手打懵逼,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戰果。
可現在楊賜和楊彪打出了第一鞭之後才尷尬的意識到,好像……斷網了。
說穿了,在當前這個大家都不願意配合的狀態下,楊氏拿不出什麼有誘惑力的政治資源來拉攏關西人和江東人站在他們這邊支持他們,以便於他們之後進一步利用盧植的問題向古文學派開火。
楊賜和楊彪的計劃是拉攏關西將門和江東武將勢力,充實他們自己的勢力,增強今文學派的戰鬥力,方便之後在他們利用宦官和古文學派之間的矛盾掀翻盧植,然後火速搶占盧植留下的坑位。
這樣,他們就能從軍事層麵壓製古文學派,讓今文學派得到喘息之機,可以著手執行複興計劃。
但是很關鍵的是,他們有辦法可以針對盧植,但是盧植留下的坑位不是誰都能接下的。
當前來看,隻有皇甫嵩和朱儁兩人有資格接下,而這兩人都不是今文學派內部人員,想要他們接下這個關鍵的坑位並且為今文學派服務,並不容易。
空口無憑的許諾憑什麼讓人相信呢?
土匪入夥都要投名狀,更何況是刀刀見血的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