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滄州已經四麵被圍,其中兩方為李燁的幽州盧龍軍,即第一路軍由劉仁恭帶領,已經在滄州北駐紮,和民變武裝遙向對峙,第二路軍由王必成、劉全帶領,駐紮在滄州東,距離滄州不遠的黃驊。另外一方則是朱溫叛軍和民變武裝,分彆在滄州的南邊的汪家鋪和西邊的蘭官屯。雙方軍隊各自駐紮一地,對滄州形成包圍之勢。而滄州城內的橫海義昌軍節度使鄭漢卿就難受了,如今滄州四麵被圍,連生活都成問題了。李燁再不解救,城裡得吃人了。
李燁對準的目標自然是民變武裝。他親率主力部隊已經抵達了滄州西,距離滄州大約二十裡的地方駐紮。
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此時的軍隊分布情況如下:
叛軍方麵:
朱溫帶領的從景州敗退的殘兵五六千人駐紮在滄州南的的汪家鋪,這支部隊雖然在景州被郭崇韜打敗,但是是跟隨黃巢、朱溫起家的王牌部隊,作戰經驗豐富,當初進攻廣州,屠殺十多萬胡商的就是這支部隊。
民變武裝主力部隊幾乎集中在滄州西的蘭官屯,兵力倒是眾多,有兩萬多人,但都是饑民臨時而起的,戰鬥素質幾乎為零,隻是憑借樸素的反抗熱情罷了,但是因為人口眾多,倒是也很棘手。
唐軍方麵:
劉仁恭率領的盧龍軍第一軍團,兵力約兩千人,加上天譴軍五百人,共計總兵力二千五百人左右,作戰經驗豐富,尤其是騎兵部隊五百人非常強悍。
王必成、劉全率領的盧龍軍第二軍團,兵力約三千人,加上天譴軍五百人,共計兵力三千五百人左右,作戰經驗豐富,騎兵部隊八百人左右,戰鬥力強悍。
李燁、郭崇韜率領的盧龍軍第四軍團,兵力約六千人,加上天譴軍八百人,總兵力六千八百人左右,加上劉權的歸附軍兩千人,第四兵團總兵力在八千八百人左右,作戰經驗豐富,戰鬥意誌頑強,尤其是之前跟隨郭崇韜、郭姝予兄妹的兩千人左右,更是組織了敢死隊,寫血書,誓與部隊共存亡,戰鬥到一兵一卒的氣概在部隊勢頭正盛。
麵對沙盤,李燁召集各兵團最高指揮官召開了軍事會議,對作戰計劃做了安排。
郭崇韜、張全、李寶率領先頭部隊對民變武裝發動襲擊,加上之前沒有進景州的王龍則率領機動兵力八百人加上天譴軍兩百人隱蔽在楊莊和周孫莊,負責阻擊朱溫援軍。充分利用朱溫軍怕“手榴彈”的特點,以楊莊和周孫莊的濃密深林為掩體,製造大軍進攻朱溫的跡象,吸引朱溫軍力。同時駐紮黃驊的王必成和劉全責帶兵從東邊進攻朱溫部,造成東南方向夾擊朱溫軍隊的陣勢。同時清除散存的民變武裝,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意識到朝廷現在高度重視饑民問題,隻要他們放棄抵抗,朝廷在滄州戰亂結束後,即可發放囤積的救災糧,同時嚴肅處理賑災不力和私自侵吞朝廷下撥糧款的不法官員。
劉仁恭部則在掃除民變武裝散存人員後從西北方進攻民變武裝,摧毀民變武裝高級將領的戰鬥意誌。宣傳朝廷的賑災政策,懲處囤集糧食的不法地主和官員。
李燁、郭姝予率領部隊駐紮在官亭屯阻擾民變武裝奔逃朱溫部或者吸引朱溫軍隊的進攻,配合王龍的機動部隊打擊朱溫軍團襲擊李燁所部或者朱溫軍團試圖解救民變武裝的圖謀。
翌日拂曉作戰命令即可傳達到了各部隊,一場圍點打援的平叛戰爭拉開了帷幕。
郭崇韜身先士卒,帶領張全、李寶占據了黃帝鋪的高坪林製高點。在密集的樹林裡,李寶率領天譴軍做好了伏擊準備。不多時,郭崇韜部在官亭屯和蘭屯鋪之間的黃帝鋪遭遇了民變武裝主力。
郭崇韜和張全帶領騎兵部隊陣前叫陣。
“各位父老鄉親,我是盧龍節度使麾前指揮右使郭崇韜,祖上即是郭公諱子儀,當年你們的祖輩被安祿山、史思明蠱惑,反叛我大唐,冒犯天子天威,造成生靈塗炭,國家威嚴一落千丈,現在你們又受黃巢、朱溫逆賊挑撥,再次與朝廷為敵,就不怕重蹈安史之亂的覆轍嗎?”郭崇韜按照李燁的指示,率先開始了攻心之術。
“少廢話,這個朝廷已經日益腐朽,再也不是之前的愛民如子的朝廷了。我魏洲,莫州遭遇乾旱,顆粒無收,我等聽聞滄州稻田長出上萬石的野生稻穀,就是來糊口飯吃,沒想到鄭漢卿這個惡賊居然派兵前來追殺我們。我們本來並不想造反,正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楊全枚厲聲斥責道。
“楊將軍,你等目前麵臨的困境,壽王殿下、幽州盧龍節度使已經上達天聽,當今天子已經賜予壽王殿下對幽州、滄州事務全權處理的權力。出發前,殿下就再三給末將說,隻要吃得起飯,老百姓就不會造朝廷的反,我們的一些官員當官久了,就忘記了老百姓的死活,這次戰役後,朝廷必將追究不法官員的貪贓枉法的惡行,還請大家相信朝廷。”郭崇韜耐心的遊說道。
“我們不想聽你說這些,鄭漢卿這些年在滄州魚肉百姓的事情還少嗎?我家侄女因為長相乖巧,就被鄭漢卿的侄兒鄭武看中,強娶不成,竟然晚上帶領軍人屠殺他的全家,可憐我家侄女翠娥,被鄭武強暴後殺害了,頸脖都被砍得隻剩一層皮。現在,你讓我們相信朝廷,你告訴我,如何相信這個朝廷,我們曾經向橫海節度使鄭漢卿血淚上告,才知道是他的侄子在為非作歹,胡作非為,草菅人命。最後鄭漢卿給我們賠了多少銀子,郭將軍知道嗎?五兩銀子,我的乖巧懂事的侄女鮮活的生命就值五兩銀子嗎?侄女全家慘死,他們的性命就值五兩銀子嗎?”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激動的怒斥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