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殺敵軍一百人以上的,獲得白虎勳章,賞賜良田一百畝,官升山三)級;
宰殺敵軍五百人以上的,獲得朱雀勳章,賞賜良五百畝,官升四級;
宰殺敵軍一千人以上的,獲得玄武勳章,賞賜良田一千畝,官升五級;
宰殺敵軍兩千人以上的,獲得龍皇勳章,賞賜良田兩千畝,官升六級;
至於金錢賞賜方麵,要記住大唐的軍隊要以保境安民,為大唐老百姓服務為己任,升官可以,但絕對不是為了發財!這才是真正的大唐軍隊,大唐軍人應有的風采!
本帥也會稟明陛下,在京城長安建立榮譽紀念碑,將諸位將士的名字鐫刻在將軍碑上,萬世流芳。”
“對於陣亡將士,軍隊將有專人負責記錄陣亡戰士的豐功偉績,供萬世敬仰,同時陣亡將士家屬將由朝廷負責奉養,未成年子女由壽王殿下在蜀中各地興辦的學堂免費學習,成年後願意參加軍隊的一律優待,不願參軍的,可以推薦到地方官府任職”
“文明之師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軍隊其實都是來自於百姓,我們吃百姓的,穿百姓的,自然要以保護百姓為使命,任何禍害百姓的行為都會得到嚴厲懲處,戰爭中無論勝負,都不準搶劫百姓財物,一旦發現,革除軍籍,取消在軍隊內部享受的各項優待,並交給懲戒處處置,情節嚴重者,抄家滅族決不輕饒。
“最後一條,軍隊內部,官兵平等,軍官一律不許隨意毆打士兵,上級軍官一律不準隨意毆打下級軍官,一旦違反,將由憲兵隊和監察府聯合查處,任何人不得私自審訊,甚至動用私刑處罰下屬和士卒。”
郭崇韜一口氣宣布了軍隊改革方案,帶給了眾人極大的震撼。這些方案是當初壽王殿下在幽州治軍的翻版,隻是結合山南西道和蜀中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優化。
然而就在郭崇韜準備咱興元府大乾一場的時候,山南西道節度使下轄的利州卻發生了一場兵變。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誰解乘舟尋範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南渡。這裡江麵平靜,江水清澈,石徑掩映在柳蔭之中,孤舟深藏於蘆葦叢裡。每當夕陽晚照,江麵撒玉鋪金,群群鷗鷺集翔於沙灘,陣陣漁歌飄浮在寬闊的江麵,此時,一葉扁舟往來於落日餘暉之中,儼如畫裡世界。
漁家女餘婉琪蕩舟於江邊,婀娜的身段,姣好的麵容引起了紈絝子弟蘇燦的注意,他爹正是時任利州刺史蘇文建。時值唐廷遭遇黃巢叛亂,地方刺史尤其是興元府山南西道節度使區域地方刺史兼任地方駐軍統領的也比較多。這是楊守亮到了山南西道節度副使後,軍政改革的新亮點。畢竟地方官吏熟悉地方情況,在叛軍攻打過來的時候,可以組織當地民團武裝讓叛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可以說著樣的改革也並非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唐代很多皇帝遭遇叛亂的時候,都會授予刺史領導地方駐軍的權力,雖然會有行軍總管之類的官員或者宦官監軍以掣肘,但是遭遇叛亂的時候,部分強勢的刺史就會以平定叛亂為名拉攏或者殺掉行軍總管或者監軍宦官。
然而,蘇文建本身就是倚仗宦官楊複恭勢力上任的刺史,因此在壟斷了政治、軍事大權後,在利州就成了人見人怕的土皇帝。他的兒子蘇燦更是囂張跋扈。
“小娘子,我們公子要買你家的魚。”爪牙蘇五皮笑肉不笑的說道。
“好呢,請問公子爺需要多少魚呢?”餘婉琪一大早就打漁,渾身正冒著微汗。
“你這裡全部都送過來吧,地點刺史府。”蘇五說完話就傲步離開了。
然而,活蹦亂亂的漁家女孩進入刺史府後,翌日早晨卻以一具冰冷的屍體出現在了南渡河邊。餘老三捧著自己的女兒,痛哭流涕。人群中,一名男子發現死亡女子是餘婉琪後臉色大變,趕緊前往利州城外的軍營。
“什麼?你說是婉婷?她怎麼啦?”王建青筋直冒。
“回都統,確實是婉婷姑娘。”男子跪下回稟道。
“她如何死的?”王建一字一頓的咬牙切齒的說道。
“末將聽人說是昨天早上刺史府的蘇五說要買魚,把婉婷誑進了刺史府。”張青低聲說道。他正是剛才回稟的男子。張青和王建是餘婉婷的鄰居,三人自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二人心中都對餘婉婷有著不一般的情愫。
“蘇燦這個王八蛋,是他害死了婉婷?”王建情緒快要崩潰。
“都統,小心隔牆有耳!”張青趕緊阻止道。
&na)的,這小子以前為非作歹,我們都是畏懼刺史大人的淫威無動於衷,今日卻害死了我們的婉婷妹妹。這仇能忍?”王建暴怒道。
“婉婷一直是我們的開心果,今番遇害,我何其能忍,隻是我們需要從長計議。”張青臉色也變得憤懣起來。
其實軍中也不乏有正義之士,對於刺史父子的驕橫跋扈怨言頗多,隻是懾於淫威和沒有侵害到自己家的人,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這次不一樣,婉婷經常給軍營送魚,大家都很喜歡這個鄰家小妹。
當王建和張青召集幾個中層將領商議的時候,群情激發,於是一場兵變爆發了。
叛亂士兵很快就占據了軍械庫和刺史府,抓住了刺史蘇文建和他的紈絝公子蘇燦。一番審訊之後,王建和張青揮刀結果了蘇文建和蘇燦的性命,包括蘇五在內的蘇府十三太保無一幸免。利州百姓苦蘇氏父子久矣,居然推舉擁戴王建為刺史,張青為大將軍,並且上報朝廷,要求抄滅蘇氏家族。
本來蘇氏父子魚肉百姓,如果按照郭崇韜建立的監察府製度和憲兵監察製度,蘇氏父子完全可以由法製軌道解決。但是,由於缺乏對官吏的有效監督,百姓都苦不堪言。這也是黃巢起義能夠一呼百應的一個原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