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都監自然是複興大唐的大忠臣,是我大唐的脊梁。”王建自然是猶如溺水之人一般,隻要有稻草,他自然要緊緊抓住。
“今日老哥來就是知道王刺史也是一番英雄,我們楊中尉也早就仰慕已久。如今朝中能拯救王大人和張將軍的也隻有楊中尉了,隻有他目前能夠和如日中天的壽王殿下抗衡。”楊守貞拋出了橄欖枝。
“楊大人的意思是?”張青遲疑的問道。
“哈哈,我什麼也沒有說哈,王大人是聰明人,更加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的?”楊守貞卻打了個哈哈,不再言語告辭離開了。
“王刺史,楊守貞到底是什麼意思?”張青對於楊守貞的突然造訪和突然離開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你還叫我什麼刺史?我們就快大難臨頭了。”王建卻一臉的焦頭爛額。
“剛才楊守貞楊大人不是給我們指了條明路嗎?我們去投靠楊複恭楊中尉不就是可以保命了嗎?”張青實在是不明白大好形勢就在眼前,王建為何還愁眉苦臉,還不準自己叫他刺史大人。楊守貞既然說王建是他仰慕的英雄,又主動提出要庇護他們倆,那還有什麼值得焦慮的地方呢。
“張青,我們麵前擺著兩條路,一是潛逃深山隱藏起來,沉迷於江湖,從此不問世事;另外一條路是在這利州招兵買馬,徹底反了朝廷,割據自立為王。”王建深思良久後,緩緩說道。
“大哥,為何這麼悲觀?剛才楊守貞楊大人不是說楊中尉要庇護我們麼?以目前楊中尉的實力,隻要有楊中尉庇護,諒壽王殿下也不敢動我們半根毫毛。”張青是在是忍不住了,在他眼裡,大哥王建一向做事果敢,今日卻這般糾結,的確尚屬首次。
“張青,你可要想好,楊中尉憑什麼要庇護我們?你以為就憑楊守貞的一句話麼?我們拿什麼做投名狀?”王建是在對這個義弟的政治智慧頗感無語。
“投名狀?什麼意思?”張青覺得這個問題有點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
“如今朝中最有實力的派係你可知道?”王建打算點撥一下張青的政治智慧。
“朝中派係林立,宦官專權,大臣和宦官相互爭鬥和合作,我倒是時有耳聞。隻不過最大的派係我倒是不甚清楚。”張青對於大的形勢還是有些了解,但是對於具體的有幾個派係,他還是不是很清楚,畢竟她所處的位置,格局和眼界都還不夠高。但是他對於四十多年前的那場慘劇還是記憶猶新的。那是大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27歲的唐文宗不甘為宦官控製,和李訓、鄭注策劃誅殺宦官,以奪回皇帝喪失的權力。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以觀露為名,將宦官頭目仇士良騙至禁衛軍的後院欲斬殺,被仇士良發覺,雙方激烈戰鬥,結果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餘、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朝廷重要官員被宦官殺死,其家人也受到牽連而滅門,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史稱“甘露之變”。
“遠的四十多年前的那場慘劇就不用再重提,就說如今的朝廷之中,權傾朝野的自然是楊複恭楊中尉派係,門生遍布官場和軍中,單不說他的堂兄弟楊複光如今為天下兵馬都監,統籌全國藩鎮參與平定黃巢叛亂,最近又策反了黃巢大將朱溫,現如今的朱溫軍團也一路凱歌高奏,封王拜相自是不說。就說咱蜀中,山南西道節度副使楊守光、劍州刺史楊守貞、綿州刺史楊守厚、遂州刺史楊守宗均為其義子。還有很多不姓楊的大小官吏,比方這利州前刺史蘇文建。”王建對於官場還是了然於心的。
“什麼?楊守貞楊大人不是說蘇文建是壽王的人嗎?”張青頗為驚訝。
“這老匹夫過來忽悠我們的,壽王一向愛惜羽毛,治軍嚴謹,治國也甚為嚴格,他絕對不會縱容蘇文建這樣的敗類留在官場。”王建略作停頓,端起茶水,輕輕的抿了一口,斬釘截鐵的說道,“所以,我敢確定蘇文建是楊複恭的人,而不是壽王的人,這是在給壽王潑冷水,撒釘子呢,我們要保持頭腦清晰,有定力。這次如果跟錯了人,將會是滅頂之災。”
“那大哥的意思是?”張青腦袋裡麵開始攪漿糊了,罷了,就聽大哥的吧,他說咋整就咋整。行軍打仗他張青從來沒有怕過誰,但是輪到官場的做派,他張青就是一個愣頭青。
“靜觀其變,整軍備戰,隻有我們自己有實力,才能作為被不同派係拉攏的籌碼。”王建定聲說道。
“大哥,我們目前麵臨的形勢不利於我們靜觀其變啊,如今已經半個月有餘,興元方向並未有動靜,這著實不尋常啊。”張青經過王建的思維風暴後,果然分析能力大進。
“這個我自然知道,換作以往盛世的時候,我等雖是為民除害,殺了魚肉百姓的貪官汙吏蘇文建父子,但是,此次兵變卻足以讓我們抄家滅族。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半個多月,興元府和成都都不見任何動靜。”王建擰緊眉頭說話聲音越來越小,似乎想看破這個迷局。
“稟告將軍,斥候彙報,城外軍隊是興元府的。”一名小校進來彙報軍情。
“他們果然來了。”王建歎了一口氣,看來想要騎牆確實不容易做到。
“領軍將軍可是郭崇韜?”王建低聲問道。
“回將軍,旗號是”崔”字。”小校朱軍回稟道。
“朱軍,繼續去探,同時要求城中諸軍加強戒備。”王建隨即下令道。
然而,王建千算萬算,還是沒有算計到一件事,這件事差點讓他遺恨終身。
此時的利州城確實一片祥和,雖然外麵大軍壓境,但是利州的百姓卻渾然不覺。他們隻知道自從推翻蘇文建父子的殘酷統治之後,新任的刺史大人是他們發自內心擁護的官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