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徐輝祖心裡清楚,錦衣衛對徐府的盯梢,也是最多的。
哪怕是現在依然不少。
心中思量一番,徐輝祖坦言回道:“殿下,是有許多曾經老輩的將領來找過臣。”
“如今軍隊中的變化很大,尤其是新兵跟老兵的矛盾越發突出,這讓很多人有些不適應現在的變化。”
“他們想要通過這次去吐蕃立功,從新來穩定自己的權力。”
“因此便就把主意打到了臣這裡。”
“臣心裡很明白,現在的軍隊陋習太多,許多武官仗著統兵為所欲為,這些害群之馬,必然是在消失在改革的潮流之下。”
“許多曾經父親的舊部,他們跟下麵的將領們息息相關,有著許多藕斷絲連的聯係,一層層反饋上來,最後是求到了臣這裡。”
“但請殿下放心,臣定然不會插手其中,如果他們自身不作出改變,又如何再在軍中待下去。”
朱英聞言,笑著回道:“我就知道大舅哥不會讓我失望。”
“我一直致力於改革軍隊,培養出真正可以保家衛國的士兵來,而不是胡作非為,令百姓害怕,厭惡,如同盜匪一般。”
“我曾經在想一個問題,什麼叫做正義之師,後來,我就想明白了。”
“保衛國家,保衛家園,不拿百姓錢糧,真正的為國而戰,有著忠誠信仰的軍隊,那才叫做正義之師。”
“也隻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是得到百姓們的認可,自願加入其中。”
“曾經,抓壯丁,服兵役,讓所有的百姓都恐懼發抖,心中厭棄。”
“可看現在,我大明每逢招兵之際,再也不用擔心兵源,軍隊裡的主流,再不是那些罪惡滔天的惡賊,也不是欺行霸市的強盜,而是各個家庭裡的良家子。”
“忠於大明,愛戴百姓,人們不再是害怕,恐懼,會為他們在外的流血流汗,奪取勝利而歡欣鼓舞,他們的父母,也會因為自家兒子當兵感到的是驕傲自豪。”
“你說如此有堅定信仰的軍隊,如何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朱英的語氣,有著很強的感染力,這是他前世自帶的,也是在這個時代吃飯的本事。
徐輝祖的臉上,都流露於非常明顯的激動,顯然已經被帶入到這等氣氛之中。
回過神來,徐輝祖立即起身躬身作揖:“臣慚愧,直到今日方時,這才明白殿下鴻鵠大誌,遠不是臣能夠相提並論,臣....”
朱英擺擺手,打斷了徐輝祖的拍馬屁行為。
這家夥還是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真要拍起馬屁了,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以前朱英還感覺不錯,隻是這馬屁拍多了,馬也疼啊。
“坐吧,我說這些,也不是否定曾經老將們為大明立下的功勳,若沒有他們,自然不會有現在的大明。”
“但人要朝前看,誰都希望未來的大明,越來越好是吧,改革也好,變法也好,這都是不可阻擋的洪流,誰妄圖想要以此攔截,必定會被衝得粉身碎骨。”
“隻要不是違背國家安全,利益,無視軍規,律法,欺壓百姓,那麼都是可行的,自也不用擔心自身。”
這話相當於是給徐輝祖一個承諾。
朱英不會刻意針對老一輩的將領,但是他要知趣,守法。
不要因為自己曾經立下的功勞就無法無天,肆意妄為。
話到了這裡,徐輝祖也明白了朱英的意思了。
也算是可以給曾經父親的舊部一個交代。
不管怎麼說,人情關係在那裡,不是說割斷就能割斷的。
“謝殿下。”徐輝祖拱手道謝,他心裡也知道,太孫能夠說這麼多,自然是看在小妹的麵子上。
徐家是很不錯,但那都是對陛下而言。
一朝天子一朝臣,能否延續富貴榮華,還得是看麵前太孫殿下的意思。
還好,小妹能夠嫁給太孫,真是徐府的幸運。
否則太孫若真要針對徐府,徐輝祖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其實就現在來說,太孫的要改革軍中的意圖,已經是非常的明顯了。
否則那些新兵,哪裡能有狀告上官的地方,更不用說還能得到支持,真的就把那些百戶,千戶,全部都給拿下了。
“題外話聊完了,現在說說帖木兒的事情。”
“此番魏國公領兵出征,想來是對帖木兒已經有所了解了。”
朱英轉到這次來徐府的正題。
兵法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徐輝祖沒有參與過大型戰事,自然不會大意輕敵。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二月中旬,一直都在搜集關於帖木兒的情報,還有作戰的準備。
心中思量一番後,徐輝祖說道:“吐蕃地區平原居多,騎兵占據了很大的優勢,想要一舉擊潰帖木兒的軍隊,顯然沒那般簡單。”
“臣這番雖有遠超帖木兒軍隊數目,又能得到北元騎兵,吐蕃當地的支持,大敗帖木兒自當有所信心。”
“這次去到吐蕃,臣覺得最麻煩的並非是應對帖木兒軍隊,整合吐蕃,北元騎兵,還有我大明軍隊才是重中之重。”
“軍報上說,帖木兒大軍於吐蕃之地勢如破竹,無可阻擋,吐蕃各境疲於招架。”
“臣分析,這裡頭自然有帖木兒大軍強勢的緣由,但吐蕃諸部各自為戰,也是其中關鍵。”
“倘若吐蕃諸部能夠齊心協力,即便帖木兒大軍再是厲害,也會造成巨大損失。”
“是以臣在進入烏斯藏後,不會貿然深入,先行讓士兵們適應環境,重新整合軍隊,身體無法適應吐蕃者,則隻能留守後方。”
“其次是收攏吐蕃潰兵,獲取足夠多的帖木兒軍隊情報,逐步聯絡吐蕃各部,形成對帖木兒軍隊的防禦,再伺機尋找作戰機會。”
從一開始,徐輝祖就知道這次去吐蕃,並非是閃電戰,而是要打一場持久戰。
朝廷並不舍得把最新訓練出來的騎兵直接投入到戰場中,那麼可供調遣的騎兵數目必然很少。
步兵對騎兵沒有任何優勢,火繩槍和火炮也隻能是讓軍隊多了一層龜殼。
能打,不能追。
所以這次徐輝祖的作戰計劃,突出的就是一個,穩。
穩中求勝。
吐蕃是吐蕃各部族的大本營,他們定然會比大明更為著急。
徐輝祖沒說的是,這次進入吐蕃,也是大明插手吐蕃的機會。
之所以沒說,是因為現在人還沒去,不了解情況,等到了地方如果能多收服吐蕃部族,也是個極大的功勞。
朱英微微點頭,對於徐輝祖提出的作戰方案比較認可。
在來之前,他其實已經找黃觀聊過支援吐蕃的作戰方針了。
黃觀也沒讓他失望,果然對於兵事極為了解,所提出的情況大致跟徐輝祖差不多。
“你剛剛說了這般多,卻沒有提到北元騎兵。”朱英提醒道。
徐輝祖苦笑著道:“此番為我大明耗費大量錢糧,從北元借兵入吐蕃對抗帖木兒騎兵。”
“臣曾經跟北元的一些人打過交道,他們的性格大多都是蠻橫粗魯,肆無忌憚。此番又是我大明出錢糧,其所統帥定然會目中無人。”
“要想讓北元騎兵乖乖聽話,那就隻有讓他們知道痛才行,臣預計北元騎兵在進入吐蕃之後,定然不會配合我大明步步為營,而是率先殺敵。”
“帖木兒在大明名聲不顯,然實際上卻是盤踞整個東亞的龐大勢力,於其西,北,南橫推,三麵開戰。”
“加之我大明,等於是四麵為敵。即便是如此,也依舊戰場之上連連告捷。”
“聽聞在西方,古老強勢的奧斯曼帝國之皇帝,都已經被俘虜掉了,其軍隊之所強,可見一斑。”
“在臣看來,北元騎兵大勝帖木兒騎兵的可能不大,其潰之後,才會老老實實的跟我大明配合。”
朱英不由笑問:“倘若北元騎兵大勝如何,你這一趟豈不是白跑了,還會累得軍中將士頗有怨言,沒能得到功勞。”
徐輝祖輕鬆回道:“如若北元大勝,則臣估計錯誤,即便三軍埋怨也是正常,且也說明帖木兒也就這般實力,反而是北元要更加提防。”
朱英輕輕點頭,對徐輝祖的話表示認可。
相愛的戀人都有分手那天,更何況大明跟北元這樣很是鬆散的利益牽扯所出來的聯盟。
不過看似北元從大明這裡得到了不少好處,但實際上大明的文化正在逐漸同化草原。
很多貴族都已經離開草原,搬入到大明邊境府城裡享受生活。
況且朱英對大明很有自信,現在的工業化基礎正在逐漸完善,加強。
於海貿獲取的財富,也不斷的在進一步填充整個大明。
同時大明的人口,也在呈現直線上漲的趨勢,和平年代的新生兒,將會在不久的未來出現類似於人口大爆炸。
反觀草原人口正在逐步流失,財富也在不斷進入到大明境內,北元雇傭協會讓草原大多數部族得到了更多的錢糧,但是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一樣帶來傷亡。
到了那個時候,哪怕是大明草原聯盟破裂又如何,耗都能把北元給耗死。
要知道,北元可沒有臨海啊。
而未來,是屬於大航海時代,這就注定北元,乃至於整個草原都無法吃到時代的紅利。
徐輝祖讓朱英還是很滿意。
原本以為這樣的新生代將領年輕氣盛,立功心切,很有可能貿然出擊而導致明軍損失慘重。
現在看來,簡直是穩如老狗。
具體到了吐蕃,肯定沒說的這麼簡單,但跟隨去的,還有那些打了大輩子戰,追隨徐達的舊部。
能夠百戰百勝的徐達,部下可能個人素質因為時代的關係有些低下,可在作戰經驗上這些老將是不會缺的。
徐輝祖最後說道:“此去吐蕃可能時日良久,到時候隻能是依仗朝廷後勤多多補給了。”
在吐蕃,還是三十萬人,每日消耗的糧草可是個大數目。
而吐蕃地廣人稀,作物又少,隻能打持久戰,這就需要朝廷這邊給出大力支持了。
即便是打贏了帖木兒現在的軍隊,說不準對方又派軍隊過來,打個數年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當然,三十萬大軍也不可能沒日沒夜白白消耗糧食,在步步為營的情況下,同時也會開展屯田,補充消耗。
朱英大氣道:“放心,在後勤糧草這塊,朝廷絕對可以保障,莫說打上幾年,便是十年八載的,那也都是小問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