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截獲了這奏章後,朱元璋當即就下令將其碎屍萬段,而後擲於水中喂魚。
除了張昶,還有很多這樣的人才,在中原易主,大明建立後,紛紛自殺以全忠義。
這似乎有些奇怪。
說好的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呢?
其實並不奇怪,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同。
對於很多文人,世家來說,他們並沒有什麼漢族的概念,而是隻在乎自己的階級。
在他們看來,忠君就是忠於給自己階級的君主。
如果君主無了,自然就是國破家亡。
蒙元是少數蒙古人統治大多數漢人,本身蒙古人就是個遊牧民族,占據了偌大的中原後,也沒有形成很完善的製度,因此管理鬆散。
這就讓下屬階級的地主,豪紳,有極大的自主權力。
對於很多知縣,地主來說,他們就是當地的土皇帝,不管怎麼去魚肉百姓,上邊也不會說來查他們貪腐的問題。
蒙元近百年,許多捆綁的利益集團出現,從上到下,他們已經習慣了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
這是所有世家,地主,豪紳,在曆史上任何朝代都沒有得到過的優越感,還有那令人貪戀的權力。
真正的做到了生殺予奪,底層百姓完全不可能有伸冤的去處。
隻要完成了最基礎的蒙元朝廷安排的賦稅,那麼你在當地想怎麼搞,就怎麼搞,蒙元朝廷根本不會管。
這是地主們當家做主的時代。
可以想象,原本大家都跟著蒙古貴族們欺行霸市,魚肉百姓,作威作福,無所顧忌。
這個時候突然冒出來了個叫朱元璋的,還是個乞兒出身。
帶著一幫子流民搞起義,要推翻蒙古朝廷,打破這難得的歲月靜好。
這哪裡會有地主願意,這必須要鎮壓,狠狠的鎮壓。
元末的時候,其實對各路起義軍打擊最激烈,最血腥的,並非是蒙古朝廷,反而是各地的地主豪紳,漢人官員。
這些人自發組織錢糧,兵力,對抗起義軍,比之那些蒙古老爺,可要上心多了。
這種行為,就跟後世滿清入關後差不多。
擁護遊牧民族一統中原的,不管是蒙元時期,亦或是滿清時期,都是那些所謂的讀書人,地主豪紳階級。
其實這也跟儒家思想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在儒家思想裡,隻有小忠,而無大義。
什麼民族大義,哪有自己的利益香。
任何朝代的士大夫,從來不在乎君主對百姓怎麼樣,好或不好,他們在乎的,隻有君主對自己多大的權力。
宋濂為朱元璋起草的《諭中原檄》。
文中言到“古雲‘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然而曆史上,明朝跟清朝的國祚,基本上都是二百七十六年,即便是有些計算相差,也不過是十年左右的偏差。
事實上,清朝入主中原,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跟蒙元一樣的入侵者。
他們也從不認為是自己覆滅了明朝。
因為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他們到中原,是順從民意,撥亂反正。
這話是有些扯淡了,不過能夠統治中原這般久,也是因為清朝的製度,幾乎完全在承襲明朝的製度。
乾隆也好,康熙也罷,他們作為君主的所作所為,跟遊牧民族的特性完全相反,而是積極融入到漢文化之中來,學著跟曆朝曆代的漢人皇帝一樣去愛惜子民。
譬如攤丁入畝,懲治貪腐,修建河道等等。
蒙古人入主中原後,把百姓作牛羊,自己為主人。
滿清入主後,那是把自己當漢人。
實際上就封建王朝的角度上來看,清朝皇帝跟其他朝代的皇帝乾的事情,基本上都差不多。
尤其是製度上,更是可以看作明朝的延續。
滿清末期的腐敗與明朝末期的腐敗,大概就是半斤對八兩。
當然,從朱英這裡開始,明朝就要發生極大的變化了。
遊牧民族的事情,會在朱英的手裡,徹底的終結。
路上,基本上恢複了的朱元璋對朱英說道:“這定海艦是快,也好,就是限製太大了。”
“若是沒有了石炭,那蒸汽機就動不了,跟其他的船艦亦無太大的區彆。”
“船艙裡也就僅僅隻能放個數日所用之石炭,哪能遠洋。”
想起之前所說擴充疆域的話,朱元璋頗有些感歎。
他所感歎的,並非是蒸汽鐵甲船以後不能達到這樣的程度,而是在他的有生之年裡,估計是很難看到了。
畢竟蒸汽機改革這樣的事情,並非是三年五載就能提升的。
他問過大孫,即便是遠征軍歸來帶來了那會流淚的樹,也不能短時間就能讓蒸汽機發生大的變化。
朱英聞言,感受到了老爺子語氣裡的感歎。
微微思索一番後,朱英回道:“其實也是有補充的辦法。”
“首先是在大明水路上,可以像是驛站那樣,設立多數的中轉站,儲備大量的石炭,蒸汽鐵甲船內的石炭差不多用完的時候,就可以在這些中轉站內進行補充。”
聽到這話,朱元璋目光一閃,補充說道:“不僅僅是國內的水路,哪怕是在海外,隻要蒸汽鐵甲船所裝載的石炭能夠抵達的地方,都可以先行讓水師去設置中轉站。”
“此番一路設置過去,同樣是能夠讓蒸汽鐵甲船,達到更快速遠洋的可能。”
“秒,秒啊!”
朱英微微一笑。
他隻需要稍微的引導,老爺子自然就會知曉。
這樣從老爺子的口中說出來,老爺子自然心裡麵要暢快得多。
其實說起來,這也就是跟後世的加油站差不多。
這樣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蒸汽鐵甲船的缺陷。
“現在想要完成這中轉站,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石炭的收集,從今往後,咱們要大力開采石炭礦藏了。”
“這蒸汽機,並不可僅僅作用於船艦之上,其他地方有更多的用處。”
“足可預見,往後石炭,鋼鐵,將會是我們大明急需之物。”
朱英分析著說道。
這是工業改革的必然,鋼鐵,石炭的需求,將會遠遠的超出想象。
像是石炭這塊,如果隻是依靠官方,則必然采集力度變小。
而鋼鐵,在如今更是要舉大明全國之力來製造。
朱元璋點點頭:“既事關咱大明之國祚,不管是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值得。”
“待回去之後,此事咱爺孫倆好生琢磨一番,如何才能讓石炭跟鋼鐵更多。”
朱英應聲附和。
從現在開始,大明是真正的邁入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來。
前麵幾年打下的基礎,如今都會助力於大明攀向更高的層次。
這遠遠領先歐洲三百年多年。
將會真正的確定大明領導世界的格局變化。
除開工業改革之外,意識形態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畢竟,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