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又想到:“可是這樣會不會讓其他姐妹覺得我占據了殿下的時間啊。”
朱英笑道:“這有什麼關係,你就是給我寫個令旨,又不是天天守著,再說了,這是白天的事,不是晚上的事情。”
隨後對郭忠吩咐道:“你們都出去吧。”
郭忠躬身遵令,而後帶著宮女宦官出門。
看到人都走了,徐妙錦也不藏著,直接就貼到了朱英的身上。
“好舒服。”
徐妙錦不由輕聲道。
大家都知道,太孫的身上冬暖夏涼,最是舒適了。
摟著徐妙錦朱英問道:“最近後宮這塊,可是有什麼八卦啊,說與我聽聽。”
徐妙錦想了想:“多數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過最近大家有說,陛下太孫都不怎麼管理朝政,也不知會不會影響到皇家威嚴。”
朱英搖頭道:“她們不懂,皇帝手中,兵權才是關鍵,現在實行軍政分離,文官們再也沒有乾涉兵權的能力,這可跟以前不同了。”
“不過這麼說起來,最近倒是確實要加強一下對兵權的把控了。”
朱英一邊說一邊想著。
他先前就準備籌辦大明各衛所都指揮使大會。
這主要是對現有的將領進行一個教育培訓,也是思想建設的關鍵。
大明的軍隊,主要為京軍跟地方軍兩大塊。
京師這邊的士兵,在這數年的改革之下,已經基本上演變成了職業軍的概念,他們的軍餉由國庫負責,平時隻需要不斷進行操練,無須去進行屯田。
這也是大明最為精銳的軍隊。
尤其是在實行退役製度後,讓許多京軍中的年邁士兵去到了各地區治安司,治安所。
像是京軍這邊退役的,基本上九成多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即便是有些因個人情況無法安置的,津貼上也是相當豐富。
畢竟能夠作為京軍,大部分都是從前開國有過功勳,亦或是父輩有功勳門蔭者。
明初的時候,京軍這邊共有四十八衛,這些年隨著國庫豐盈,則不斷進行擴兵,已然有七十二衛。
一衛五千六百編製,京師有四十萬士兵拱衛。
不過實際上已經沒有四十萬了。
海外藩王那裡去了四萬,吐蕃去了五萬,安南去了將近三萬,遠洋艦隊去了一萬餘。
京師缺人自然就會募兵,加上正在招募訓練的,如今京師大約在三十萬兵。
每逢戰事,一般是京軍出小部分精銳,地方軍的大頭。
像是徐輝祖去的時候,京師這邊安排五萬精銳先行,他自己帶了數千親衛,軍官,然後地方軍湊二十多萬兵,這般進行組合。
朱棣等四藩王也差不多,京軍配一萬人,然後地方軍配數萬人。
地方軍主要分為三大塊:衛兵,邊兵,民兵。
衛軍主要是在大明內陸各重要軍事重地,大部分就是屯田兵,戰時參戰,農時忙農。
一般出現戰事,主要調動的就是衛兵。
邊兵則是指大明各邊關駐紮的士兵,他們可以說是衛所軍中的精銳所在。
防禦北方蒙古騎兵的戍守部隊,配置於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的9個軍鎮,史稱“九邊”的邊兵便是。
這是比較出名的,也是大明最主要的邊兵。
其他像是烏斯藏,廣西,雲南,在邊關地帶同樣有邊兵。
剩下的就是民兵了。
這些大多數是地方勢力合法建立的非常規兵種。
後世叫民兵團,現在稱呼為義勇軍。
西北地區有土兵,雲南地區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還有比如少林寺的僧兵,采礦的礦兵,鹽司的鹽兵。
他們不在軍戶體係中,但有戰事也可征召,平時操練由各自出錢糧,沒有軍餉,但立下軍功也能得到封賞。
還有水師。
這一塊跟衛所差不多,先前朝廷不重視,現在隨著海貿發展逐漸擴大,已然有超越地方軍的聲勢。
水師目前總兵力在二十萬左右,朱英準備擴軍到五十萬。
也就是比現在翻個倍還要多。
之所以需要如此多人,自然是關乎到大明對海上的掌控。
水軍跟陸軍不同,很多陸軍並不能直接當成水師,否則就會出現當初蒙古人征討倭國的情況。
蒙古人那個時候,直接就是將不懂水性,暈船的士兵硬塞上船,強行征伐。
這樣士兵在抵達目的地時候,戰鬥力嚴重下滑。
所以朱英要召集的水師,首先就是要懂得水性,並且培養一定的海上應急知識,比如遇到風暴時的緊急應對演練,接舷戰的操練等等。
朱英對軍隊的改製,主要還是集中在京軍這塊。
地方軍目前雖有很多改革下去,但屯田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糧食的問題,也是目前大明需要考慮的問題。
直接取消衛所製那是傻子才會乾的事,要知道在衛所中,除開士兵外,還有大量的軍戶。
目前大明外衛總計有三五百出頭外衛,千戶所兩千五百餘。
當然,不是所有衛所都是滿員編製五千六百人,但這也有將近兩百萬的數目了,加上軍戶一起,超七百萬人。
他們的生活都依賴於衛所製上,貿然進行大的改革,極大可能會讓大明全國動蕩。
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至少目前在朱英的不斷乾預下,衛所裡已經不再像是從前那樣貪腐橫行,軍戶的生活好了許多。
“殿下為何皺眉,可是有什麼煩惱之事。”陪在朱英旁邊的徐妙錦柔聲問道。
他看到朱英有些出神,而後眉頭微皺。
朱英有些鬱悶的說道:“我準備召集大明所有千戶開一次軍中大會,可是這其中至少有千人參與。”
“屆時開會,我豈不是要扯著嗓子大喊,讓人傳話也太過於麻煩了些,很耽誤事。”
這就是沒有喇叭的痛苦了。
徐妙錦聞言開口說道:“我這裡倒是有些想法,先前未入宮時,我經常去戲園子裡聽戲,因女眷的關係,隻能是在樓上的包間,離得比較遠。”
“大的戲園子裡頭一場也有數百人,多時過千,那些戲子也不是扯著嗓子大喊,我卻能聽得清楚。”
“或許可以參照一番。”
朱英聞言眼睛一亮道:“好想法,明日我便去瞧瞧,如若可行,則將東宮改造一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