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朱元璋在朝會結束後也會賜宴,相當於早膳,多數大臣也不想花這個冤枉錢。
總的來說,還是跟俸祿有很大到關係。
像是尚書這些,就好很多,畢竟是住在官舍,離得近,也可以睡得久一點,早點也能享用。
朱元璋點點頭,肯定道:“既然大孫的這個法子不錯,這早點到製度,往後就按此安排吧。”
對於今天早朝上大臣們的這個精神頭,朱元璋還是非常滿意的。
其實想下也是正常。
淩晨三點起來,一直工作到上午大概十一點到樣子,這麼長到時間不吃東西。
一兩天還行,積年累月下來,可就完全不一樣連。
在大臣們山呼萬歲下,朱英於整個文臣之中,算是取得了非常好到名聲。
就連翰林院這邊,都開始覺得太孫殿下是明君了。
對於之前武人低位的提高,好像也沒那麼抗拒到情緒。
在科舉到改革這塊,也似乎有了更多的想法。
隨著朝會的進行,很快就進入到了尾聲中。
朱元璋開口問道:“可還是有什麼事情未上奏的,儘管說來。”
下麵大臣們一片安靜,朱英卻開口道:“爺爺,孫兒這裡有一事需要商議。”
說完,朱英從懷中掏出一份奏章,兩步走到老爺子的身邊,直接遞給老爺子。
這自然是不符合流程的,正常來說要先給太監,然後再給朱元璋。
不過對於這個,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計較,下麵最喜歡盯著禮儀方麵的言官,也是聳拉著眼皮,當成沒看見的樣子。
朱元璋打開奏章,這上麵的正是昨日朱英所整理出來的‘關於海外藩國的人才招募計劃’。
下麵的晉王晉王朱棡,似有所感,眼神期待的看向父皇。
這件事,畢竟最終還是要通過父皇這邊的同意,才能夠進行下去。
朱元璋看了開頭的介紹,不由抬頭看向朱英,見朱英微微點頭,這才繼續看下去。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份奏章寫完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了,早朝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一些事情,朱英到謹身殿的時候,已經差不多上朝了,也就沒跟老爺子細說。
朱元璋看完,心中五味雜陳。
他一直怕大孫對自己的叔叔們過於陌生,在上位後過於打壓。
而現在看來,朱元璋又開始擔心了,擔心這大孫,是不是對這些叔叔們太過於友善了。
這份奏章從頭到尾,都是在幫去海外建國的藩王們,如何最大程度的做好準備。
甚至包括大明對藩王們的一些扶持手段。
“大孫,你確定要這樣做嗎。”朱元璋低聲問道。
朱英回道:“爺爺,孫兒已經想好了。”
朱元璋聽完,便將奏章還給大孫,道:“那麼就讓大孫自己說說,關於這次人才招募的昭告吧。”
朱英接過奏章,走到台階前麵,也沒打開奏章,直接開口說道:
“本宮有感諸位皇叔海外封國之艱難,內廷人才招募之稀缺,特地為藩國設海外招賢館。”
“所謂海外招賢館,乃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凡能通過簡單的麵試者,均可成為藩國屬臣,按藩國製度定下品級。”
“凡藩國官員品級,按照宗屬關係,在大明境內,降一品以對待,於藩國就職任滿五年後,可申請回大明述職。”
此言一出,頓時整個朝堂就炸開了鍋。
而之前朱元璋問大孫那句,你確定了嗎。
顯然就是在於這裡。
按照朱英現在所講述的,為藩王招募人才,這優待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這其中的意思就是說,隻要通過海外招賢館的考試,就能選擇藩王,跟著去海外當官。
不僅僅如此,隻要在海外當官滿五年後,就能回到大明來。
按照宗屬關係,在藩國的二品官員,就相當於大明的三品官員。
所有的官員都可以很輕鬆的猜到,當這個海外招賢館成立的時候,天下的讀書人,必然會蜂擁而至。
讀書是為了什麼?
現在大明的讀書人,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就是為了當官。
想要當官,秀才可不行,至少也得是個舉人。
舉人的考核難度一般人很難理解,在朱英心中對比,大概就是後世清華姚班的概念。
而現在來說,有那麼一個機會,甚至不需要是秀才身份,隻需要你通過海外招賢館的考試,就能直接當官。
雖然這官當得有點遠,但也好歹是大明的官,最主要的是,乾滿五年,還有回來的希望。
彆的不說,現在已經取得秀才身份的讀書人,心裡頭都不見得說有把握,在九年之內考上舉人。
舉人三年一試,九年隻相當於三次機會。
考個十來年對於大多數的秀才來說,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對比之下,就不需要太多的猶豫了。
很多大臣們有些麵麵相覷,劉三吾更是想說兩句。
但這些,都被站在前排的藩王們,如秦王,晉王,燕王這些,用眼神狠狠的逼了回去。
藩王們,可不是像陛下那般好說話。
幾位藩王的名頭,那可是從戰場上殺出來的,性格百無禁忌,為人也是肆無忌憚,真要被他們惦記上,管你什麼大臣,直接就下黑手了。
作為皇子,真要把哪個大臣給弄死了,頂多是受一些不痛不癢的懲罰。
所以朝堂上的文臣們,在一番猶豫過後,最終還是忍了下來。
再者說都招募去了海外,也沒多大的關係,一些像是宗族的,也覺得完全可以派一些族內不怎麼聽話的弟子過去。
也算是分枝散葉,多了一條出路。
“既然諸位愛卿也無人有什麼反對意見,那麼此時就這般定下把。”朱元璋一錘定音的說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