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自己在劉永銘麵前沒有任何秘密可言,他一時間拿不出任何有用的辦法出來讓劉永銘幫忙。
既然已沒有辦法了,那也就不必那麼恭敬了,所以他便坐了下來。
劉永銘盯著衛科不敢正視的雙眼說道:“而後,你讓李裕幫忙打通了鹽道的關係,讓他的同族李哲等人從鹽課裡每年割出原屬於戶部的六萬多兩銀子出來給你工部去補桑農生絲款的虧空!若是事情與李裕沒有關係,他根本就不會理你這個四爺黨!他自己為何不來?因為他根本沒有把握能說動我!更是知道我不會為了一把琴或是幾兩銀子而把自己陷入囹圄之中!”
衛科看著滿桌的美味佳肴,愣是一點食欲也沒有。
劉永銘又道:“我倒是納了悶了,李裕是得了什麼失心瘋會幫你這個忙!他李家有的是銀子,不至於會收你的賄賂吧?還是他有什麼把柄讓你給抓著了?今日你把這事給我交待清楚了!若是說得不清不楚,可彆怪我不要你織造局的絲綢,我可不想被這件事情牽連進去!”
衛科歎了一聲,轉過頭來看著劉永銘說道:“六爺就不要問得這麼細了!”
“想讓我幫忙還不讓我問細了?”
衛科兩眼一亮,連忙問道:“六爺願意幫忙?”
劉永銘緩了一口氣說道:“我說了,我想要織造局!但我不想因為你們弄得我拿到織造局後惹得一身麻煩,那樣我寧可不要!若是幫你們一個小忙而讓我得到織造局,且還沒有後顧之憂,那我倒是可以試試。先說李裕是怎麼一回事,你怎麼讓他就範的?”
衛科皺起了眉頭說道:“原是要為李侍郎保密的……實話與六爺說了吧。也許、也許您也聽說過,太祖在位之時,曾封了弘農楊氏出身的一位美人做了貴妃。”
衛科口中的楊貴妃指的是太祖皇帝劉廷炯的楊貴妃,而不是劉塬現在的楊貴妃。
劉永銘說道:“這事我比你清楚!後來那楊貴妃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宮裡,都說是丁太後下的手,你想說什麼?”
“不不不!六爺誤會了,沒想說丁太後。臣說的是,當初楊氏得勢,李侍郎為了巴結楊氏,早些年曾與弘農楊家定下了一門親事,將其女李琬瑢嫁與楊家的楊真!”
“可笑!”劉永銘氣道,“那楊貴妃不知死了多少年了,都太祖年間的事情了,李琬瑢今年才幾歲呀?她出生時父皇都繼位多久了!”
衛科擺手說道:“不是李家小姐出生以後之事,是之前。李楊兩家約定的,將來他若是有子,必娶楊家子女,若是有女必嫁楊家之子!但楊貴妃出事以後,楊家便家道中落,不再有人在朝中當官!”
劉永銘哼了一聲說道:“多正常呀!弘農楊家在前朝周室昭宗時就是權傾一方。太祖皇帝繼位時,為穩住局勢,納楊家女為妃。等朝局穩住了以後,太祖有意削楊家之勢,再加上當時大楊貴妃死於宮中,楊家心中已明,知難而退,不再有人在朝裡當官。怕是大楊貴妃之事就是丁太後暗合太祖皇帝本意給害死的。這話隻能我說,你可不能說去!”
“是是是!”衛科連忙接著說,“皇上登基以後,楊氏以為皇上不會再像太祖皇帝那般為難世家,所以有再入朝參政之意,不過三四年的時間,楊家還真就出了一大批舉人!此時他們卻又想反求李家,想讓李侍郎幫他們在六部裡混幾個官職,所以就說起了當祿口頭所約婚姻之事!”
“嗯?李裕可不是會食言之人呀!”
劉永銘說著,也慢慢地坐了下來。
衛科見得劉永銘坐下,知道他的氣已消了許多,這才平靜得應道:“是呀,李侍郎十分為難。當時李侍郎正好生下一女,於是便與楊家相約,女兒長大以後便嫁給楊家的楊真!可是後來……後來楊家發生了一場大事!”
劉永銘皺著眉頭問道:“楊家滅門案?李裕從中做了什麼事情?”
衛科壓著聲音說道:“隴南趙家被皇上清算,這些年來沒一個人擠進六部的。李侍郎嚇唬楊家說,趙家之後不是李家就是楊家了!還說皇上處理李、楊兩家的手段怕是會比處置趙家來的更慘烈!當時我也不在場,反正就是那個意思!”
“你也是聽彆人說的吧?”
衛科馬上說道:“六爺彆不信!後來楊家族長帶著主家二十餘口人果然舉家而遷,欲往齊國!而其中一切通關手續都是李侍郎通過關係給辦下來的!楊家剛出氾水關沒多久,二十餘口人一夜之間被殺了個乾淨,連狗都沒放過!最後隻留下一個楊贗楊光祿用於嫁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