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侯不平一聽,怒火中燒,他叫道:“天下崩離,亂紀毀綱者皆出於豪強仕人。國家多難,救世哺民者多出於顛沛草莽。臣子安坐於朝內如何濟難?世家屯糧於倉中如何救民?不派欽差又當如何拯民於水火之中!何故安頓世家富主而不跌視民情呼?”
侯不平說完撇開卓英便要往紫宸殿裡闖。
守在紫宸殿外的禁軍侍衛哪裡容得侯不平亂來。
他們往侯不平身前一站,也不打、也不罵隻是阻住侯不平的去路。
隻要侯不平不再往前,禁軍其實也不會為難他的。
若是侯不平真要硬闖,怕是禁軍侍衛不會再這麼客氣了。
卓英連忙拉住侯不平說道:“侯右都!侯右都!莫要如此,有旨意!有旨意!這聖旨是給您的!”
“給我的?不是說宣完了麼?”侯不平回過身來看著卓英手裡的聖旨愣了一下。
他又問道:“有聖旨為何剛剛不宣?”
侯不平說完正要下拜,那卓英連忙用拿著東西的手去扶止。
他一邊阻止一邊說道:“不必不必!皇上交待了,不必宣,您自己看。”
“哪裡有有旨不宣隻看的道理?難道改規矩了?”
“您看了也就明白了。”
侯不平疑惑著從卓英手上接過聖旨,而後不可置信地張開來看。
隻這一眼,那侯不平便猛吸了口氣:“便宜行事!”
侯不平終於明白為什麼這份聖旨明明已經從翰林院送過來了,卻遲遲也沒有拿出來。
“便宜行事”真的得需要好好得考慮要不要真的給出去!
卓英看了看左右,見得隻有宋憲在場而沒有彆的官員,他向前靠近了一步。
卓英輕聲說道:“皇上讓您即刻起程,微服而去。先理清洛陽府之情況,屆時第一批的糧食、銀貨必然已到位,您自行安排事務。皇上還說,凡事不必請示,可先斬後奏!”
卓英說著將手中的寶劍也給遞了上去。
侯不平愣了愣神,言道:“先斬後奏?”
卓英道:“皇上說,救民於水火,錢糧多寡為其次。朝中良政能施民於下者,方為其主。吏治清明,上下通達方能救世。若貪吏腐官行於阡陌,除以天災必又加人禍矣。禦賜之劍可斬一切不法、不容、不敬、不孝者!”
侯不平一聽那兩眼是熱淚盈眶。
他向殿門外退走了幾步,而後麵對著那殿門,噗通一聲便跪了下來。
侯不平高呼:“青天有眼,蒼生有救矣!皇上聖明呀!”
卓英此時的手已然空了,他連忙上前攙扶:“侯右都,請起,快請起!”
卓英扶著那侯不平從地上起來。
卓英又說道:“皇上讓您快些起程,莫要張聲,免得讓那些有心之人向地麵通了氣,或是讓世家藏匿糧食不願出舍,或是讓職官做以假賬通賈售糧,損國之資。總之,您快些起程也就是了。”
“是是是!”侯不平一邊應,一邊擦去眼淚。
但此時侯不平又有些擔心起來。
他現在全身上下也就那幾枚大子,這要出行真就不太容易。
侯不平正想著從哪裡可以借到錢之時,卓英從懷中拿出一張紙來遞了過去。
“這是……”侯不平有此示解。
卓英輕笑道:“六爺在殿裡頭呢。皇上讓六爺寫了張字條,讓您去秦王府領盤纏,還說您以前欠六爺的銀子就一筆購銷了!”
“阿?”侯不平驚了一下。
他一手聖旨一手寶劍,艱難地用右手兩指手堅難得接了過來。
侯不平看了一眼,心中欣喜,小心翼翼地收進了懷裡去了。
卓英看著侯不平悲天憫人且又清貧的樣子也有些不忍。
正此時,卓英又想起了什麼事情來。
他連忙從懷中抽出了劉永銘給的那雙筷子。
“侯右都,這裡還有雙筷子,您也拿著。”
“筷子?”侯不平有些疑惑,他不知道皇帝給自己筷子是什麼意思。
卓英說道:“黃河泛災之時皇上正在用膳,當時就抓著這雙筷子。曹相在裡頭起草聖旨之時,皇上手裡的這雙筷子就沒放下過!剛剛皇上讓小人將這雙筷子交給您。”
“把一雙筷子交給人?皇上這是何意呀?”
卓英言道:“賑災放有放糧,放糧必有舍粥,舍粥必有吏官從中私囊。皇上說,凡官倉施粥,以筷試之。筷子插入不倒者,賞優績。筷子斜倒者,評劣績。任後侯選不用。筷子浮起者……”
“如何?”
“粥廠主事者當場斬首示眾,隨眾小吏發配充軍,縣令革職,知府罰俸。”
侯不平那淚終於是止不住了,但他那張老臉雖然掛著淚珠,但顯出的卻是一鼓堅毅之表情。
“皇上愛民之心,臣必宣之鄉裡,好叫百姓得知!望卓侍中轉告皇上,若是賑災不利,請治臣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