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個世界線在周室的前一個朝代大魏國時便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黃教卻是提前出現了。
劉永銘問:“那你與帕思巴……”
鳩摩羅笑著應道:“乃二異也!”
“何為二異?”
“活佛轉世有班、達二異,我乃達派,帕思巴乃是班派。”
劉永銘搖了搖頭,裝作不解,又問道:“如此說來,貴派也有分宗?”
“可以這麼理解。或者說是對同一經典的不同解校而得到的不同教義,故有所分歧。”
“如此說來,你也是轉世的活佛?”
那鳩摩羅得意地應道:“我當然是!”
劉永銘卻突然問道:“可有朝廷詔旨?”
“這……”鳩摩羅一下子有些難以啟齒。
劉永銘又問道:“可有中原哪個朝廷所賜的金瓶?”
“我……”
劉永銘見得鳩摩羅臉色越發得難看便發出了狂笑聲來:“如此說來你這個活佛是假的呀!”
鳩摩羅的臉色大變,但卻沒有氣極敗壞。
他說:“非是如此,怪隻怪當初前朝周室崩沒之時……”
“周室之時怎麼了?本王能問問你有四十歲麼?”
劉永銘話將鳩摩羅給問倒了。
迷糊的不隻是孫伏波、魯景明等人,就連豐不收與薛璿璣也有些不解。
豐不收問道:“六爺,您剛剛這說的都是些什麼?”
劉永銘笑道:“哦,是這樣的。唐朝之時番地的鬆讚乾布迎娶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後來他又迎娶了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因這二人都信以佛教,故鬆讚乾布亦是對我佛是崇拜有付佳,但也因此而生出了許多分歧來。”
豐不收問:“什麼分岐?”
“文成公主帶入的乃是我中原大地的禪宗佛法,而赤尊公主則是原教詣。”
“原教詣?”
“即是世尊傳道之時的原詣佛法,這裡麵含著天竺教派的梵天原經,這二者在番地融合,成為了金剛乘,即為密教。而後又因二者源於不同,喇嘛各有爭執而各分宗派,最大者為班、達二宗。但這裡麵有些問題!”
鳩摩羅此時顯出了一些不高興來,他質問道:“你們說完了嗎?”
劉永銘隨口應道:“還沒,您稍等,本王總得跟豐大俠解釋完了呀,要不然這架我們可打得憋屈!”
豐不收聽出來劉永銘這是在戲虐對方,向來不苟言笑的豐不收一反常態地問了一句:“這其中還有何問題?”
“還能是什麼問題,當然是傳承了!每宗每派的經文都得有所傳承吧?所以他們就有了個製度,那就是轉世傳佛!這些都得寫進佛經裡,眾僧不得違背!但轉世靈童是誰又成了每宗每派每次承法都會遇到的且相爭之問題,也因此產生了一些打打殺殺之事!”
“和尚也行殺生?”
“密宗嘛!”劉永銘調侃了一句之後,大聲地又叫了一句:“就在這時候!”
豐不收像是說相聲一般,搭腔道:“如何?”
劉永銘說:“我中原大魏朝太祖皇帝派兵入番,叫那些番人皆言天子萬歲,佛主不過是四禦之一,天子乃是主位紫薇呀!故,每有活佛轉世,番人的大師父必定要派人去中原王朝請示天子。天子降下聖旨,準許其轉世,並賜下金瓶。各大和尚喇嘛將自己所尋得的靈童之生辰八字或是名字製成一簽,放入到金瓶之中。”
“這倒有意思了!”
“最後,擇一吉日,由一得高望眾者取中其簽,選出轉世靈童,從此密藏隻有佛經之論鬥,而無承法之武鬥!由此開啟了密宗傳世之百年大盛,甚至傳到了蒙國。蒙國自此亦是以此傳經之法沿之金瓶選佛!”
其實在曆史上這事是乾隆做下的,隻不過那位魏國太祖“高瞻遠矚”,提前將此事給做了。
豐不收在明白了劉永銘所說的這一切之後,一句一個“原來如此。”
豐不收看了一眼那鳩摩羅問道:“那現在番人那邊……”
“一樣呀!”
“小人是想問,現在他們若是想轉世,該去拜哪個皇帝取金瓶呢?”
劉永銘哈哈笑道:“蒙國國師帕思巴是前朝周昭宗下的詔,也是周昭宗賜的金瓶。但現在周室……唉,要是周太子能登基稱帝,自是由周太子來做此事並賜下金瓶了。但現在……誰讓番地與中原路道有些不通,而且番人還時不時地與征西將軍府動些刀兵。這麼一個亂勁下來……”
豐不收大聲地說道:“那番藏的佛活轉世該怎麼辦?”
劉永銘笑道:“這不是全寫在佛經裡了嗎?中原這邊沒賜下聖旨與金瓶,自是不能做數的!”
“那眼前這位鳩摩羅活佛……”
劉永銘笑道:“這位鳩摩羅活佛成為轉世靈童之時,周室已沒。而我大漢初立之時,番人又那什麼,弄到現在,我大漢國這邊也沒能傳個聖旨到番地,那金瓶自然也就沒能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