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何事?”
劉辯強忍心中邪念,抓緊了一旁的玉璽。
“再親…親一下。”唐姬的聲音細弱蚊蠅,劉辯卻聽得真切。
“真是磨人的小妖精啊!”劉辯心中想著,立刻調用起玉璽中的國運,讓自己保持清醒。
處理完唐姬的事情後,劉辯開始總結自己做的事情。
請兩位師父無可厚非,天子也是需要武藝的,並且王越和童淵在自己身邊,能帶出更多的人才。
何進那裡,等他回來,送上常侍的人頭,應該也會安分許多,加上自己和他舅侄的關係,日後還是需要依仗的。
張讓自不必說,想必三次爬出太廟的事情不僅傳遍了都城,也讓他徹底加入了保皇黨。
唯獨曹操,他不覺得自己能用如此手段,立刻收服他。
“不過話說回來,皇帝的身份畢竟占著大義啊,很多事還是方便了許多。”
劉辯對自己這兩日做的事情還算滿意。
但很快又有難題擺在他的麵前了。
“各州郡太守,各自為政自不必說,人的野心都是滋養起來的,不亂還好,一亂起來,隻怕又會和黃巾起義時那樣跨州連郡。”
“還是要把注意力暫時放在加強自身皇權以及籠絡人心上。”
劉辯想著想著,便昏昏睡去。
再次醒來,張讓已經笑意盈盈地前來伺候了,“陛下,曹校尉和唐司空在門外等著呢。”
“宣進來。”劉辨正了正神色,說道。
“臣,唐瑁、曹操,參見陛下。”
“免禮。”
劉辯揮了揮手,示意唐瑁先上前來。
“國丈,您是司空,執掌營建水利兩事,朕有一事想要請你去做。”
“陛下但有所命,老臣自當竭儘股肱。”
劉辯聞言,心中暗歎,“還是自家人好說話啊。”
於是劉辯將想把鴻文學宮造在洛水旁的計劃,告訴了唐瑁。
“陛下,不知將學宮建造於洛水邊,可有深意?”
“自然是有的,一來是想學宮的學子,也學水利、農事,並不一定要盯著文武二事上,所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嘛。”
“二來呢,古傳神龜負洛書出洛書,洛書乃是天地至理之書,其中有無窮變化,朕也想借此勉勵學子。”
劉辯說罷,自己的老丈人和曹操都不住地點頭。
“陛下,臣基本同意,隻是國庫……”
“朕也知道,但先帝駕崩時,司農之職已經空缺,國丈可有合適人選?”
“陛下既然問起,臣推薦袁滂,此人乃是陳郡袁氏,靈帝時便是司農,如今更是司徒,官至三公,乃是不二人選。”
唐瑁拱手答道。
“其人如何?”
“清心寡欲,少與人言。”
“讓,宣袁滂覲見。”
“袁滂任職司農後,司徒便由王允升任。再升蔡邕為博士祭酒。”
劉辯聞言點了點頭,立刻傳旨。連發三道旨意,讓一旁的唐瑁和曹操都為之一驚。
他們看著劉辯思慮純熟,通曉政事,哪像是十歲天子啊。
“孟德啊,這位是我丈人,唐瑁,乃是潁川唐氏。”
“國丈,這位是西園校尉,曹操,曹孟德。”
“你們都是朕的心腹之臣,日後要多多親近才是。”
劉辯說罷,便把兩人的手放到了一起,唐瑁自然不敢違抗劉辯的命令,而那曹操更是甘之如飴,立刻同唐瑁寒暄起來。
不出一刻,袁滂走了進來,劉辯大手一揮,免了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