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
隨著張讓的呼喊,劉辯早就已經迫不及待。
太廟門外,一位青衫書生,拱手行禮。
“文若快進來!”
劉辯抑製不住對荀彧的期待立刻高聲喊道。
“難道陛下真有光武先帝輔政?居然知道我這鄉野之人的表字?”荀彧帶著狐疑的心情走入了太廟之中。
光武帝塑像之下,劉辯早就準備好了一桌食物,以及皇莊送來的樣酒。
“不必拘禮,快坐吧。”
劉辯一抬手,示意荀彧同桌而坐。
“這……”
見荀彧拘謹,劉辯立刻招呼兩位老師坐下,荀彧見狀這才有些局促的落座。
“不知陛下點名要草民覲見,所為何事?”
“朕要你輔政。”
荀彧聞言,全身一僵,他想抬頭,卻又不敢直視劉辯。
“光武先帝讚你有王佐之才,朕也聽國丈多次誇讚與你,料定你有這本事,但畢竟文若無功在身,先做朕的侍讀祭酒如何?”
“這……祭酒已有蔡邕大人擔任,臣無才名豈敢……”
“先生不必擔憂,蔡愛卿忙著管理朕的百匠所,不會計較這些個虛名的。”
劉辯說罷親手為荀彧倒酒,荀彧不敢看劉辯,隻得看向王、童二人,兩人隻是微微拱手,迎接著劉辯倒酒的動作,除此之外並無意外之色。
“難道陛下經常親近臣下嗎?”荀彧麵帶狐疑,將酒飲下,烈酒化作一道暖線直入肺腑,“好酒!”
荀彧驚呼一聲,立刻跪倒在地,大喊禦前失儀。
“先生,這又不是在殿上,不必如此,朕聽聞先生所學甚廣,不如我便把這釀酒之術說與先生,看看是否還有能改進的地方?”
劉辯說罷,荀彧立刻起身,“竟是陛下所想?”
王、童二人點了點頭,“不僅釀酒,陛下還改進了農具以及諸多惠民之術。”
“請陛下賜教,臣願聞其詳。”
聽到了荀彧稱自己為臣,劉辯心中一喜,這顯然是接受了劉辯所封官職。
他立刻拉著荀彧帶著酒水,前往了百匠所的臨時駐地。
經過工匠和劉辯的一通解釋,荀彧對如今的大漢科技有了全新的了解。
“陛下真乃天人也,臣一時間竟無法消化這如此多的技術。”
荀彧躬身跪拜,手上拿著的是,在劉辯的許可下,他所畫的圖紙與說明。
“無妨,先生可以慢慢參詳的。”
“臣終於知道陛下撇下袁氏這杆大旗的底氣所在了。”荀彧看著一旁的石油罐子,心中還在為方才的爆燃而後怕,“隻是陛下,西涼人馬具精,如今有了渤海王作質,隻恐其心中難安反賊之心。”
荀彧這話說得很巧妙,一麵說出了董卓的野心,一麵撇清了渤海王與董太後的罪責。
“臣願為陛下引薦兩人,此二人是隨著臣一同入京的,雖為寒門,卻又不世之才,可解陛下之憂!”
“先生速速去請,朕在太廟等候先生。”
劉辯聞言微微一笑,“朕的郭嘉、戲誌才!這把穩了!”
晚膳時分,劉辯今日並未同兩位老師前去練兵,就是在等這兩位不世之才。
在幾人來之前,劉辯已經想好了拉攏的法子,“手中有美酒,還怕降不住這兩個酒鬼嗎?”
“臣,荀彧,參見陛下!”
正當劉辯興致勃勃的時候,荀彧的身影出現在了太廟門口。
“先生快請!”
劉辯一聲令下,自己也端坐桌前。
隻見荀彧有些尷尬地拉著兩個搖搖晃晃的人影,緩緩走到了自己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