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
劉辯不等張讓開口,便讓司空楊彪領了去往徐州勸說陶謙的詔命,並讓其帶上了十萬貫錢,與五千石糧食,以示對陶謙開墾荒田的鼓勵。
隨後又下詔讓公孫瓚領了冀州牧,孔融領了冀州長史,雖然並未直接出兵乾預此刻公孫瓚與劉虞的爭鬥,但也算是一定程度緩解了劉虞的壓力。
滿朝文武見劉辯政令不斷,大都心悅誠服,無人敢提反對意見。
下朝後,何進緊跟劉辯腳步,入了太廟。
“陛下……”
“朕明白舅舅的意思,朕讓皇甫嵩帶走了舅舅手中最後的兵馬,但此事是為了防範董卓利用渤海王作亂,舅舅你要理解朕啊。”
“原來是這樣!”
何進聞言似是想透了關節,立刻點頭。
“舅舅莫慌,兩位助軍校尉今日便可帶回孟德手中的西園兵馬,屆時還需舅舅整裝待發,等待朕的詔命呢。”
“臣遵旨,隻是陛下讓那皇甫嵩領軍,臣再去恐怕……”
“舅舅放心,屆時朕親自率軍前往,軍武之事,還需要舅舅多多輔佐,對了舅舅,若董卓當真作亂,平叛之後,舅舅當為朕鎮守西涼”
劉辯笑了笑,看著何進說道。
“陛下這是要趕臣走?”何進不解,麵容顯得有些委屈。
“舅舅何出此言?西涼出馬,乃是大漢軍事重鎮,放在他人手中朕豈能不怕?萬一再出一個董卓,舅舅叫朕如何是好?”
“你我親舅侄,舅舅難道不願為朕分憂嗎?”
劉辯此刻眼中含淚,緊緊抓住了何進的一雙手,緩緩問道。
他見何進不說話,立刻補充道,“舅舅,我知你忠烈,可滿朝文官世族卻總是以屠夫之論攻訐你,若你真去了西涼,再建功勳,雖無塞王之名,卻有塞王之實。”
“如此一來,文臣世族再構陷舅舅,侄兒也能從中斡旋,不讓舅舅蒙冤呐!”
劉辯說得情真意切,看得何進一陣感動。
“臣已是國舅,並不在乎虛名,更不在乎官職,隻願為陛下,為國家分憂!”
何進說罷,顯然已經是被劉辯忽悠住了,劉辯心想,“有你這麼個特權在,還真不好動手清除那些賣官鬻爵的屍位素餐之輩。”
“舅舅明大義,朕心甚慰,還望舅舅多多生子,也好給我助力一二。”
“陛下言下之意是?”
“子承父業嘛,舅舅何必多此一舉?”
何進聞言心中大喜過望,立刻拱手告退,與自己的妹妹分享這一喜訊。
“陛下還真是會對人下菜碟啊。”太廟中,郭嘉與荀彧相視一笑,緩緩說道。
不知從何時起,滿朝文武甚至洛陽百姓都習慣了劉辯以太廟為學宮的事情,更有甚者,甚至鼓吹劉辯是得到了曆代先帝的培養,才居於太廟之中。
“文若,昨夜所言之事,朕倒有一想法,不知可否。”
劉辯說罷,端坐在兩位先生之前,一邊用午膳一邊說道。
“陛下請說。”
“朕想以曲轅犁、石油、蒸餾酒、絲綢錦緞、紙張等物件為基礎,重鑄貨幣。”
劉辯說完,就連才思敏捷的郭嘉都沒有接話,同荀彧一樣開始沉思。
片刻過後,荀彧率先發問,“陛下這是要廢五銖錢?”
“倒也並非如此,隻不過是先以貿易收繳民間錢幣,再統一製作新幣罷了。”
劉辯放下碗筷,緩緩說道。
“陛下!此計乃是奉孝開智以來見過的最為狠辣之妙計!”一旁的郭嘉眼眸一亮,立刻說道。“臣原本不解陛下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升商人地位,此番一說,臣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