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在三將的陪同下,回到了距離自己部隊駐紮地最近的府邸之中。
剛一入院子,劉琦便跪了下來,對著劉辯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
“陛下救命之恩,劉琦沒齒難忘!”
“快起來吧,你與朕到房中一敘,孔明你也來。”
劉辯長舒一口氣,又讓下人打了一盆冷水,洗了一把臉,這才將醉意消解了一些。
房內,諸葛亮與劉琦坐在桌案之下,諸葛亮本就是南陽人,其嶽父黃承彥更是荊州黃氏一族的族老,劉琦豈能不認識他?
有了諸葛亮相陪,劉琦也不那麼拘謹了,劉辯坐上主位,立刻開門見山,“長公子,不知道你對荊州有什麼看法?”
“回稟陛下,荊州乃是四戰之地,接壤揚、豫、益、交、司隸五州之地,稍有不慎便會戰火不斷。”
劉琦深吸一口氣,平靜地回答道。
“哦?你和你父親的看法倒是有些不同的,他認為荊州有水陸之便,可促商貿之利。”
劉辯喝了一口二喬端上來的醒酒湯,繼續說道。
“的確如此,但這才是荊州最危險的地方,在父親的治理下,荊州並未受到黃巾之亂太大的影響,反而聚集起了一眾活不下去的了流民,這讓荊州本就富饒的土地,人口更上一層樓。”
“父親也以此積累了許多兵員,讓荊州有了十萬守境之兵,但這並不足以抵抗二袁,況且益州有劉焉、交州有士燮、揚州有被陛下封賞的孫策,他們皆對荊州虎視眈眈。”
“此次袁術來襲,若非劉焉突發惡疾,恐怕也回來分一杯羹,若是他們兩路來襲,必會引得群狼圍攻,屆時荊州之危,天神難救也。”
劉辯聽了劉琦的話,心中生出了對他的肯定,“既然公子清楚荊州之難,有何破解之法?”
“小子不敢隱瞞陛下,小子以為,父親北盟袁紹,此想法確實可行,但其弊端也大,其一袁紹擁立的乃是渤海王,與法統不和,其二袁紹遠在冀州,若荊州為難,他要如何跨越司隸來救?”
“隨意小子認為,結盟袁紹,不如結盟陛下,此計有三利,其一陛下順天應人,乃大漢正統,荊州之地本就是陛下所封,合規合製,其二,司隸與荊州接壤,但有危難,陛下可遣大將領軍,直入荊州。”
“其三,陛下有美酒、錦帛、紙張三樣寶物,若以荊州為媒,貨物可通大漢各個州郡,實乃雙贏之舉也。”
劉琦說罷,就連諸葛亮也高看了他一眼。
“早聽嶽父說,長公子有韜光養晦之能事,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諸葛亮拱手說道。
“朕覺得你說得不錯,荊州就是一塊大大的肥肉,連朕也會動心的肥肉,光靠荊州的水陸十萬大軍,的確難以抵禦群狼環伺,隻可惜長公子似乎並非景升的第一選擇啊。”
劉辯笑了笑說道。
“劉琦,懇請陛下助力!”劉琦聞言,立刻跪倒在地,“陛下救我一命,恩同再造,劉琦此生若能穩坐荊州,必不負陛下恩德。”
“好,你也是個聰明人,朕就直說了,其一你若要坐穩荊州,必須先娶一蔡氏女子為妻,與蔡氏一族重歸於好,其二你要結交黃家之人,我會讓孔明為你引薦黃承彥老先生的,你能做到嗎?”
劉辯一拍桌案,笑道。
“大丈夫能屈能伸,劉琦可行!”
劉琦咬了咬牙,認真的點了點頭,在他心中,他已經嘗夠了受人陷害的苦楚,隻有他站在荊州的最高處,他才能真正做到不用再擔驚受怕地活下去。
“很好,朕若所料不差,今夜你父親必定回來拜訪,屆時朕會助你入荊州軍中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