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張遼、高順前來覲見。”
劉辯忽然想起了呂布的一個稱號,那就是飛將軍,這個稱號通常來自外族的讚譽,而讚譽的也是該將領的騎射之術。
“末將,見過陛下。”
張遼、高順兩人跪倒在地,對於劉辯的再次傳召有些不解。
“文遠、高順,朕想知道呂布手下的並州狼騎,具體有哪些不同。”
劉辯讓兩人起身,認真地問道。
“啟稟陛下,其實當今天下,以騎兵聞名的不過三支部隊,第一支乃是西涼鐵騎,這支部隊乃是重騎兵,配有西涼大馬,武器是衝陣專用的長矛,陛下手下的朱雀軍便是以此為基礎打造的。”
“第二支是白馬義從,這支部隊比較特殊,乃是輕裝遊騎兵,除了騎兵常配的矛、刀以外,還配有弓箭,所以其衝陣能力較弱,但擅長追襲,圍射,曾在抵禦烏桓的戰場上大放異彩。”
“這第三支便是並州狼騎了,這支騎兵介於西涼鐵騎與白馬義從之間,既有重甲衝陣的能力,也有追襲和圍射的手段,其中最精銳的便是被稱為陷陣營的先鋒部隊,更有上馬狼騎,下馬陷陣的美名。”
張遼拱手說道。
“難道並州狼騎是在西涼鐵騎的基礎上再加配了弓箭?”
劉辯驚訝道。
“陛下,並非如此,並州狼騎也是重騎兵,若再配弓箭,戰馬負重過大,完全起不到遊擊的效果,其實並州騎兵常配的是長矛與匈奴彎刀,以及特製的短矛。”
“這種短矛柄短而刃長,所以破甲能力很強,並州狼騎每每衝到敵軍陣前兩百步之遙時,便會透出此矛。”
高順一拱手說道。
“原來是這樣!管不得並州狼騎如此悍勇,可是朕當時與呂布對戰,並未見到如此戰法啊。”
劉辯緩緩問道。
“回稟陛下,那時董卓收降呂布不久,對於這種大麵積投入的消耗性短矛,董卓並不支持,以節省軍用開支為由,從而不再裝配,若是在袁紹手下,他定會重啟這以配置的。”
“一來袁紹的大戟士雖然戰勝了白馬義從,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而臣以為,袁紹之所以如此依仗呂布,便是要其以並州狼騎,消滅河北的張燕黑山軍。”
“這黑山軍,常年散落在並、冀交界的群山之中,若非有他們相助,袁紹也沒辦法如此快便破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但臣聽聞公孫瓚兵敗之後,張燕與袁紹並不齊心。黑山軍甚至有向並州靠攏的跡象,這可能也是張楊反叛的因素之一。”
高順一拱手,說出了他對袁紹方麵的了解。
“嗯,朕明白了,兩位將軍覺得,若以重騎遠持手弩對戰並州狼騎,是否有勝算?”
劉辯暗暗記下了與冀州相關的情報,問道。
“回稟陛下,這要看這手弩的射程與殺傷力,若是射程能超越百步,在經過特定的訓練,一同齊射,定有奇效。”
張遼思考了片刻,回答道。
“有勞兩位將軍了,朕明白了。”
劉辯雖然是現代人,但他也上陣過,自然知道各種武器間的不同用處,比如投矛,便是依靠衝刺速度與拋物線,對敵方人員造成殺傷,所以對破甲性的要求就很高。
但弓弩不同,所謂射人先射馬,兩隊騎兵在運動戰下,持弓弩的一方,隻需將對方的馬匹射死射傷,落下的來人,被後來的騎兵衝上來,後果可想而知。
送走了兩位將軍,郭嘉開口說道,“陛下,我已將手弩的需求寫上了,臣以為,黑山軍若真的向並州靠攏,極有可能會與白波軍聯合,他們若不南下司隸,那最有可能的便是奪取並州了。”
郭嘉看著劉辯說道。
“奉孝說得有理,若是再加上黑山軍,並州簡直亂成一鍋粥了,南匈奴、鮮卑、羌胡、張楊與皇甫嵩,還有白波軍,算上朕的部隊,並州九郡,一郡一軍啊。”
劉辯笑了笑,麵對如此局麵,竟覺得有些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