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橋太守已經同意舉事了。”
荀彧走到了劉辯身邊,拱手道。
“嗯,橋太守,既然鮑信與你不和是因為個人原因,此次舉事就應該用歸附大漢的名頭,你說對嗎?”
劉辯看向了橋瑁。
橋瑁立刻跪倒在地,“啟稟陛下,橋瑁對大漢、對陛下,一片赤誠,絕無任何不軌之心,請陛下明察。”
劉辯聞言,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頭。
“場麵話就不必說了,你若真是一心向漢,劉岱舉兵攻擊徐州琅琊時,就該歸附朝廷了,不過你也不用擔心,不論是一開始就忠心大漢,還是迷途知返的,真都會一視同仁。”
“你們橋家子弟,要為朕管好兗州才是。”
劉辯頓了頓,繼續說道,“對了,洛陽錦和皇莊美酒,橋太守可帶一些回去,朕對樂進將軍倒也頗為好奇,等舉兵之日,朕定要親見。”
劉辯說罷,便帶著許褚、典韋從側門而出。
橋瑁聞言心中安定了不少,無論如何,他與橋蕤是宗親,而橋蕤又是劉辯的嶽父,他也算是混入了上位的隊列之中,就算他與劉岱原本沒有間隙,他也會有所意動的,更彆說劉岱多次想暗害他,下了他的兵權了。
劉辯走後,荀彧陪著橋瑁又聊了一會,“對了橋太守,若有機會,一定要抱住程昱和於禁的性命,程昱與我有舊,而陛下素來喜愛能征善戰之將。”
“多謝荀祭酒提點,橋某心中有數了。”
橋瑁聞言,立刻點頭答應。
醫官所內,大典還在繼續,劉辯踏出門外時,徐庶與龐統剛好走了過來。
“見過……”
“不必多禮,朕是微服私訪。”
劉辯立刻阻止了兩人的跪拜。
“正巧有件事要兩位先生去做,張神醫說到的蒼術、艾草等物,一定要特彆記下,還有華神醫所說的外傷手術這類的也是,特彆記下後發往各營中的軍醫。”
“臣等領命。”
劉辯說罷就繼續向外走去,毗鄰學宮,走出喧鬨的醫官所,傳入耳中的便是洛水與讀書之聲。
看著洛水,劉辯心中若有所思,立刻帶人去了百匠所。
百匠所中,黃月英的筒車基本上已經調試完畢,並在洛水中試用了一番,正在討論前去皇莊內裝設之事。
“見過陛下。”
“免禮,朕從醫官所出,見洛水勢大,便想到了工匠之分,這鴻文學宮之中,有文武之彆,而文事之中,司馬徽又設了農科、醫科等不同領域的學派。”
“我想工匠應該也能按照此法分管,便來與匠師一議。”
劉辯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下,可剛坐下這椅子竟自己動了起來,著實嚇了他一跳。
“陛下,這是臣妾根據胡凳改的椅子,臣妾見夫君常年跪坐,導致下身氣血滯阻,於是便想弄出一個比胡凳更為舒適的凳子,但做這個東西的時候,腦子卻在想木牛流馬的移動方法,於是……”
黃月英略顯尷尬地解釋道。
“無礙,無礙,這東西甚好,隻是將輪子去掉了會更好。”
“陛下,這東西還未取名,請陛下賜名。”
劉辯聞言,故作深思,“既然是木料所作,就叫椅子好了,取躺倚之意。”
黃月英一聽自然大喜過望,劉辯則是擺了擺手,“記得把沒有輪子的椅子送朕一把。”
“臣妾領旨。”
“先前所說的細分工匠之事,朕以為,可以大致分為農工、水工、石木工、軍工,一次分工後,工匠便能專司其職,這也有利於對單一工種的深度開發。”
“但若是遇到棘手的研發,也可拿出來一同討論,群策群力,匠師以為這樣如何?”
劉辯開口問道。
“陛下,如此安排著實精妙,這百匠所,工匠百餘人,日常事務更是千頭萬緒,臣妾一人實在難以麵麵俱到。”
“若是分成各個工司,每個工司再分配幾位司掌,不僅能讓臣妾有更多時間用於鑽研,還能極大提升各司的效率!”
黃月英聞言,立刻點頭同意。
“好,既然匠師首肯,各司司掌便由匠師親自來選,另外名醫大典後,朕想讓匠師牽頭,開一個工匠大典,讓民間的匠人了解一下皇家技藝,也好叫皇家匠人了解一下民間的需要。”
“臣妾遵旨。”
黃月英聞言,自然是開心得很,自從罷黜百家之後,工匠的地位就不上不下的,如今有這樣的機會,這導致許多匠人會將自己的手藝牢牢藏起,不肯示人。